老党员在喇叭里宣传卫生知识
蒙城县境内,沿307线,有个全国有名的“白菜村”——马店。
3年前,马店村内马路边、河沟内垃圾成堆;2011年,一名下派干部破天荒地对村内卫生进行整治;如今,行走在马店村,看到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和勤快的环卫工。
下派干部拿起大扫帚
2011年,马店村迎来了省公安厅下派干部--焦宏东。
令当地村干部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干部除了关心经济,还特别关注村里的村容村貌,甚至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垃圾清除和保洁上。
这在马店村是破天荒的头一回。马店村村委会委员梁志勇说:“开始我们大家并不理解,计划生育、信访已经让我们忙得焦头烂额,还搞卫生干啥?”
面对干群的疑惑,焦宏东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带头拎着大扫帚走上了马路。看到眼前这一幕,全村干部群众纷纷响应。当年3月,一场“清洁风”在全村刮起来。村干部包路段,全部到村民组中去,实行值班制和责任制,老党员和村民组长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村里垃圾成堆的状况已经持续多年,生活垃圾、烂菜叶被村民随意倾倒在路边和沟边。”梁志勇回忆道,现在想想确实影响村里形象。
多年垃圾一扫而光
村民崔振生住在307线路边,屋后是一条河。以前,附近村民喜欢将垃圾倒在河边,每到夏天,臭气熏天的垃圾招来密密麻麻的苍蝇和蚊子,崔振生从不敢开窗户。
2012年年初,村里找来了挖掘机,将垃圾清理走。“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崔振生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他也自觉地将垃圾倒进了垃圾池。
目前,马店村已经成立一支环卫队,全村配备8个垃圾池,4所公厕,2辆垃圾车,全面负责清扫和保洁。家门口一下子整洁起来,村民们的卫生意识也慢慢得到提高。从把垃圾倒在马路边,在门口私搭乱建,到拆除店外店并主动维护门前的环境卫生,马店村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了质的提升。
不过,马店村比较头疼的是途经该村的长途客车乘客抛洒的杂物。随时随地,大客车一停,几桶垃圾就倒在了路边,一些乘客还有抛洒杂物的习惯,沿路垃圾成了顽疾。
老党员的流动大喇叭
吸收老党员进入环卫队,成为马店村治理垃圾的“绝招”。1971年入党的白怀远,是第一个加入环卫队的老党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队长。
遇到乱倒垃圾的大客车乘客,白怀远会进行制止,并告知他们“在本村倒垃圾罚款200元”,用这种吓唬的方式,那些每天途经此地的乘客老实了很多。
刚开始,白怀远骑着电动三轮车在路上捡拾垃圾,总能遇到村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一次,一位开饭店的小姑娘将一桶垃圾顺手倒在了路边。白怀远立刻骑着三轮车上前:“丫头,垃圾是不能倒在路边的,知道吗?下不为例!”姑娘立刻笑嘻嘻地拿扫帚将垃圾扫走了。
一段时间之后,白怀远的名声传了出去,再没有村民敢乱倒垃圾。同时,村里还给白怀远配了一个高音喇叭,每天“村民们,村民们,垃圾要倒在垃圾池……我们要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的声音总在村民耳边响起。
白怀远在村里德高望重,村民面对他的劝导总是乐于接受,逐渐也养成了爱惜环境的好习惯。不仅如此,白怀远在大家起床之前便把路面的垃圾捡拾干净,夏季麦子丰收的时候,他害怕出现意外,总拿着大笤帚在地里守到半夜。见老人如此执著,村民对他更加敬畏,也更珍惜眼前的良好环境。
汪玉琼 王飞
新闻推荐
5月28日,在蒙城县庄子祠逍遥堂前,一名小学生正在讲述庄子寓言故事。当天,庄子故里蒙城县举行小学生迎“六一”讲庄子寓言故事大赛,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到爱我家乡、...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