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空气好,野兔跑;河沟中,清水流,野鸭游。” 近年来,蒙城县把资源节约融入到环境保护中,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了生态生机,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汝平
循环利用打造“美丽农场”
“猪在叫,鱼在跳,花枝俏,蔬果清香满园飘。”这是对京徽蒙农业的真实写照。京徽蒙农业是蒙城县的招商引资企业,流转到土地一千多亩,从事畜牧业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业务。
在这家年出栏生猪一万多头的企业里行走,却闻不到任何猪臭味。猪舍里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红柳绿,十几个蔬菜大棚里瓜果飘香。麦收后的田地里没有焚烧痕迹,也没有秸秆堆积,秸秆早已被粉碎还田了。
“这里美好的环境,来源于我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和循环利用理念。”京徽蒙农业总经理罗存山说,在建厂后不久,公司即投资兴建了大型沼气工程。养猪产生的粪便、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到密闭的沼气池内发酵,从而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可用来发电、冬季烧锅炉给猪舍保暖等,不仅节省了电能,每年还可为公司节约电费13万元。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和沼液,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微量营养元素,用途非常广泛。”罗存山说,沼渣用于蔬菜种植,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品质;用作土壤肥力,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每亩地每季可节约肥料成本300元左右。
罗存山说,沼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用于灌溉蔬菜,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经过高温处理的沼液还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蔬菜,这种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沼液用于养鱼,能够使鱼类的产量提高0.5—1.25倍,每亩水面的鱼还能节省饲料成本600—800元。
“我们这种猪—沼—菜、猪—沼—电、猪—沼—鱼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有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而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标,有效保护了环境。”罗存山说,健康的发展模式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连年递增,2012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纯利润6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
在蒙城,像京徽蒙这样的资源节约型企业还有很多。
清洁环境助建“美好乡村”
农村环境的好坏取决于污水和垃圾处理方式。在污水处理方面,蒙城县采取分流式为主,截流式合流制为辅的收集系统,同时解决村庄雨水和污水排放问题。在污水处理上充分结合原有的池塘、水沟条件,灵活选用厌氧+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处理技术。
在垃圾处理方面,该县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乡镇)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农户将日常生活垃圾投送到垃圾桶或垃圾房,村组负责每天用垃圾收集车收集并运送至垃圾中转站,然后再用垃圾清运车定时将垃圾送到乡镇垃圾焚烧场或县垃圾填埋场,统一焚烧或填埋处理。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蒙城县始终没有忘记资源节约的理念。“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投资蒙城1千万元,按照1:1的投入比例要求,蒙城县也整合涉农资金1千万元。虽然有强大的资金保障,但是我们在综合整治中,始终注意资金和资源的节约。”蒙城县环保局党组成员单建峰表示。
“双龙村去年5月份建设了10公里长的污水管网,为了节约土地,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埋在了地下,生活污水经过地下管网流入处理设施,经过格栅、沉淀、厌氧等程序,污水变成清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附近的沟渠内。整个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简单,专业管护人员每周只需来察看两次即可,运营费用很低。”单建峰介绍说。
走进双龙村,和亳州市许多美好乡村一样,这里也是“别墅”林立,道路整洁,河水清澈,环境优美。“我们村的环境经过综合治理后,生态状况越来越好,田野里经常能看到野兔子在奔跑,河流沟渠里还能看到一些野鸭子呢。”双龙村一位村民说。
建立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蒙城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该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选址在庄周办事处后娄村、双涧镇老集村、杨圩村和乐土镇双龙村等10个自然村,面积33000亩,受益人口22657人。示范区一方面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一方面通过建设一些让农民看得见、得实惠、受欢迎的农村环保实用项目,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连片示范项目整治行动,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蒙城县还不断加强乡镇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在示范区域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传制度,通过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确保项目充分发挥环境效益。
此外,该县还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带动,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和镇村资金集中投向整治区,联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其他工作,实现三清两化一长效(村庄清洁、田园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建立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的工作目标。
目前,蒙城县乡镇已建设14个集中饮水工程;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建设沼气池1000多座;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全县12家规模化养殖场已有9家利用国家资金进行治理并验收投入使用;充分利用国家农村清洁工程机遇,在全县建设了4座垃圾焚烧炉,有效处理了蒙城县农村垃圾靠风刮的问题,较好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蒙城县根据考核结果对5月份全县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在前五位和后五位的乡镇,分别按照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标准进行了奖励...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