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本报讯 看着往年三天才能收完的麦子,今年连仨小时不到就做到了颗粒归仓,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圩东村民组农民王怀尧高兴地说:“还是一户一块地好,增效又省力。”
6月6日王怀尧的小麦成熟了。下午三点,一台大型收割机开进了他家的麦田,还不到六点,不仅21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而且全部装进麻袋,被王怀尧用拖拉机运回了家。
为啥往年要三天才能收完的麦子,今年还不到仨小时就收完了?王怀尧说,这就是一户一块地的好处。
炮台沟村党总支书记王伟告诉记者,一户一块地就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将村民组的土地集中重新分配,并成每户一块地。但每户拥有的土地,还是按照1994年土地承包时人口、地亩不变。
“你家原来有6口人的20亩耕地,实施一户一块地后,还是6口人的耕地20亩。但原来可能分成5快,现在并成一块了。”王伟说,这种新的承包方式,就是村民感到地块多耕种不便,去年秋种时,由圩东村民组自发先行试点的。
原来王怀尧的21亩地,分成8块,相距最远的两块地超过3公里,最小的一块地只有20平方米大小,无论是种植、田管,还是收割,都很麻烦,成本还高。王怀尧说,今年并成一块地后,收割机每亩价格是45元,收割得还快。“原来小地块, 55元一亩,人家还不情愿干呢!”
据悉,在实施一户一块地改革前,炮台沟村圩东村民组最少的每户也有4块地。因为一户一块地有利于机械化操作、集中连片耕种和田管,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得到了农民的赞成。而且其有利于土地流转、建立高标准治理片、抗旱灌溉及排涝,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一户一块地已经在炮台沟村基本实现了整村推进。”王伟告诉记者。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蒙城全县都在进行一户一块地试点,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一个村民组在推进该项工作。
(记者 杨文刚 陈显锋)
新闻推荐
日前,蒙城县人武部帮扶干部到该县王集乡王集村胡心端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他们把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送到了胡心端的家中。该县人武部干部还与帮扶户谈心交心,了...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