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人大 高中华
青年时代,有三座山分别与我相伴四年,它们是吉林的长白山、宣城的麻姑山、蒙城的双锁山,它们标志着我35岁前三段迥然不同的人生旅程。
先说长白山。1972年底,我从蒙城一家工厂应征入伍,来到塞外的长白山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北国风光。山上终年积雪,不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且有人工培植的大片人参。全身心地“沐浴”在天然氧吧里,常年享受着山上水库流下的“矿泉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山上山下,驻满了我们“二炮”部队与空军地勤人员,条件虽然艰苦,但“苦并快乐着”。严冬时节,训练、施工,零下近40摄氏度,内心却热情似火,充溢着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这儿是祖国的边疆,这儿是革命前辈打日本、斗老蒋的战场,这儿还是鲜、满、汉聚居交融的多彩之乡。每年春节,朝鲜族群众踩高跷、扭秧歌到军营慰问,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正是那四年军旅生活的磨炼,铸就了我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品格,培养了我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初步的组织能力,打下了我一生生活、工作的基石。
次说麻姑山。“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麻姑山因李白的诗文而闻名。1978年初,我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在这里迎朝阳,送晚霞,度过了四年苦读时光。江南春早,四月里的油菜花漫山遍野,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十一年后,重返课堂,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那是个疯狂“攻书”的年代,四年间大小数十次的考试、测验,成了同学们比武的战场。每天清晨,在山间弯曲的芜杭公路上跑步,是我的必修课。忘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让经济专业的学生“身价倍增”;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又让我们哲学专业的学生经历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亲身体验到哲学思维的价值。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电影《庐山恋》的上映,让我们首次见识到生活之美的多样性,开始挣脱那些禁锢思想的陈旧观念束缚。毕业之际,彭丽媛的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更让我们心中荡起对伟大祖国锦绣前程的无限向往,唤起对幸福生活最纯朴的渴望和追求。
再说双锁山。双锁山南依涡河,北连狼山,因五代时期女英雄刘金定而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双锁山所在地,蒙城县小涧区,渡过了四年沐雨栉风的“区(乡)官”岁月。小涧山灵水秀、人才辈出,著名黄梅戏《天仙配》作曲之一时白林,就出生于斯。从务虚到务实,从理论宣传转到实际工作第一线,我身上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1984年初,我刚到任,就感受到“早来的春天”气息。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号令,沉睡的山丘掀起了开发的浪潮,采石场、轮窑场应运而生。蒙城水泥行业翘楚,刘永申、胡英臣就是依托小涧山石山土资源起步的。1984年第一个植树节,我们和尖山部队军民合作植树造林,当时这个题材新颖,我让农民通讯员于林才发了安徽快讯,这也成为他上稿的开篇作。双锁山烈士陵园一带,当年亲手栽植的冬青早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还记得,集镇改造,把小涧镇街道由八米拓宽到十六米,并规定沿街建房一律要打两层楼基,这在当时开了全县的先河;还记得,用财政周转金补助农民引入秦川良种牛,第一批七十三头,运输途中还下了一个崽,刚到镇里就被“抢夺”一空;还记得,看到农村第一拨砖瓦房兴起的喜悦之情;还记得,常年骑自行车在沙礓乡路、泥泞村路上,纵横穿梭“织布”时的其情其景。正是那四年,奠定了我今后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的实践基础。
十二个年头啊,我最宝贵的青春时代,“阴差阳错”地与三座山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部队和地方两个大学校的熔炉中,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迈出划时代步伐之际,飘然而过。我为能在青年时代,在被高尔基称为“我的大学”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乘长风破万里浪”,与伟大祖国相伴成长,感到无限荣光。
新闻推荐
6月14日,农民在蒙城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点出售小麦。据县粮食部门介绍,当地启动托市小麦最低收购价以来,农民卖粮积极性高涨,全县每天入库小...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