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种子”,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对于昨日踏上捐献之路的孙伟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间,蒙城县小辛集乡白庙村卫生室的医生孙伟,用8000毫升热血温暖了他人的生命,履行了一位医者的誓言。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活一个生命,孙伟内心此刻充满了喜悦。
十年献血8000毫升
十年前,孙伟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偶然的机会有了义务献血的念头。
通过查询医学资料,孙伟了解到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还能促进身体的造血功能。最重要的是,自己体内的鲜血可以融入别人的体内,挽救他人的生命,孙伟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于是,孙伟献出了第一个400毫升。
从此,孙伟把每年两次献血当成了习惯,献血证书已经摞了厚厚一沓,总献血量高达8000毫升。这些鲜血可以装满16个矿泉水瓶,几乎相当于2个正常成年人血液的总量。
昨日入住省立医院
就在两年前的一次献血中,孙伟得知市民可自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立刻报了名。“当时医生说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相合的概率非常低,仅为四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孙伟笑着说:“今年4月19日,我被通知要与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配型,随后的身体检查和二次分辨配型采样一次性通过,当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真的有缘分这种说法。”
不久前,上海那名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突然严重,延缓了捐献时间,这让孙伟的心揪了好久。还好,孙伟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踏上了输送“生命种子”的路程。
7月3日下午3时许,记者联系到了已经入住省立医院的孙伟,“没什么感觉”、“我很好”、“不用家人陪我”,他爽朗的笑声、淳朴简单的话语让人心生感动。
本月8日正式采集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孙伟需要连续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自己在这也不会无聊,打完针我还可以出去逛一逛省城。”孙伟轻松地说。
这位来自蒙城乡村的医生赴合肥之前,得到了同事们和家人的一致认可。“我决定的事情没人可以改变。”孙伟说,这也让他十年的献血生涯和这一次的捐献一路“绿灯”。
“孙伟将于8日正式接受采集,一旦采集成功,他将成为亳州市第二名成功捐献‘生命种子\’的志愿者。”陪伴在一旁的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杨铭章说。汪玉琼 陈贝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蒙城县连日来认真做好健身气功五禽戏推广普及活动,力争到2013年年底,全县五禽戏辅导员达到1400名,设立教学活动点500个,习练五禽戏人员达到25万人。  ...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