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坛城:蒙城文化之根 □张建同

来源:亳州新报 2013-08-12 21:32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亳州历史悠久,广大读者对全市很多乡镇的名称耳熟能详,但是对其来历知之甚少。其实,很多乡镇的名称起源很有文化品位和历史渊源。虽然他们只是基层行政机构,但是名称来头不小。自本期起,本报将在区域版开设“亳州乡镇名称溯源”栏目,一一揭开全市近百个乡镇名称的来头。

蒙城县坛城镇位于蒙城北40里,是一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古城。坛城山,古称北冡山。城有三道城墙,内城墙周长1880米,现存内城墙依然可见,蔚然壮观。坛城又属古蒙地,战国后期,楚国于此置蒙县,西汉改置山桑县。东魏置蒙郡,北齐废郡置蒙县。隋炀帝时又恢复了山桑县。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才改山桑为蒙城,并把治所南迁到涡河北岸漆园古邑。自汉至唐九百多年,坛城一直是县、郡的政治文化中心,故今蒙城源于坛城。此地先后称作“北冡”、“蒙县”、“山桑县”。

宋代以后称作“坛城”,是为了纪念守卫此地的南朝宋杰出的军事家檀道济。话说南北朝时期,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南宋皇帝刘义隆即派大将檀道济率军征伐北魏。檀家军勇猛善战,一路北征,二十多天时间里,与北魏军队进行了大大小小三十多次会战,一连攻下了魏国的许多城池,一直攻打到山东的历城,所到之处,魏军闻风丧胆。此时,檀道济却犯了一个军事大忌:轻敌松懈了。魏军瞅个机会袭击成功,一把火烧掉了檀家军的辎重粮草。断了粮草,无法再战,檀道济只好下令且战且退,回师整顿军马再战。魏军大将看到了檀家军兵困马乏,粮草殆尽,正是追杀的好时机,遂大举反击,步步紧逼。当檀道济带领宋军退到山桑城内的时候,北魏十万大军呼啦一声,把一个山桑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第二天,檀道济率领几名将领,登上北冡山,四周一看,大吃一惊,山桑城外黑压压的全是魏军,战旗猎猎,战马嘶鸣,围而不攻,檀道济立即明白上魏军的当了。自从宋军入城,仅有几千人的山桑县城一下来了十倍之多的人马,光是吃饭就成了问题。时值农历二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老百姓本来存粮就不多,现在把能卖的粮食都卖了,能送的柴草都送了,能杀的畜禽都杀了,可仍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几万人马的生活。被困城中已经快十天了,城中的粮没了,草没了,树皮都被剥得差不多了。

宋军将士焦急万分,城中百姓束手无策,檀道济在城头上眉头紧锁。突然,只见他大喊一声:“各位将军,我们不如这么这么做。”一席话说得将领们口服心服。啥妙计?迷魂阵。檀道济命令全军将士每人将一袋沙土扛到城西南角,命令司务长要一斗一斗地量,还要一边量一边高声报出数字。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将一袋沙土扛到目的地,司务长高声喊道“一斗!”其他将士们陆续到来,司务长接着喊道“两斗,三斗,四斗……”沙土袋子逐渐增多,垒成一个个“粮垛”,外边用圈蓆围着,只在垛顶上撒仅有的一些小米。天渐渐暗了下来,唱筹量沙依旧进行着,灯光映衬着将士们忙碌的身影,喊声依然震天响。

到了白天,“粮垛”上的小米吸引成群的小鸟飞来飞去,争相啄食。魏军大将几天来听到城内唱筹不绝,再登高观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宋军还有这么充足的粮食,而我们自己倒几近弹尽粮绝,料定其中有诈,随即拆除营寨,撤兵北去。

檀道济量沙唱筹,击退了强大的魏军,使全军将士和全城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全,山桑人民钦佩檀将军,感激檀将军,于是,把地名改为“檀公城”,后改为“檀城”,再后   来写成“坛城”了。

新闻推荐

蒙城十佳“最美教师” 呼之欲出

本报讯  蒙城县十佳“最美教师”评选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包括一个电话救了一家三口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邵亚萍、带着两位年迈养父上岗、孝老爱亲安徽好人葛红...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坛城:蒙城文化之根 □张建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