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荟本报通讯员 邵俊强 李伟
国庆期间每天一大早,蒙城县许疃镇邵于村曹圩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骑着装有铁锨、耧耙等工具的电动三轮车就出门了。他先在村部附近装满一车碎石子,然后一路前行,见到低洼不平的地方,就用铁锨铺上碎石子,再用铁耙仔细整平……这些碎石子,是这位老人平时储备的修路材料。
老人名叫曹真江,今年已85岁了。他年轻时因公负伤,落下腿部残疾,走路非常困难;后来一只眼睛失明,形成视力障碍。然而十多年来,他每天坚持志愿服务,修补村里的道路。
曹圩庄组织委员曹永忠介绍说,每天早晨,曹真江老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巡查村里的每条道路,看看路面有没有被车辆压坏。一年365天,老人到底拾了多少块砖头、拉了多少车石子、填平了路面上多少坑洼、清除了多少路障、用坏了多少把工具,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曹真江的车子上还放着一只小凳子,累了,他就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会儿,午饭就在路边吃。老人的午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包饼干,一个西红柿,一杯凉开水。对此,他很满足:“这就足够了,不就图个吃饱不饿吗! ”
曹真江和老伴体弱多病,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曾在镇上捡破烂维持生活。 2003年免除农业税后,村里派人把老人接了回来;新农保实行后,又为他办理了低保。生活不用发愁了,曹真江老人就通过修补村路这种方式,来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虽然还要照顾病重的妻子,村干部也多次劝阻他别再干了,但老人的志愿服务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镇里和村里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多次提出要给他点补助,但都被老人谢绝了。他说:“我是残疾人,大事做不了,小事还不能做吗?每当看到村民出行方便,我就感到很踏实! ”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席振兴 记者 武长鹏)近日,蒙城县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北汽集团农机项目在青岛正式签约。这是该县引进的第4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蒙城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另外引进...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