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寻找曹操宗族墓遗留DNA信息 □李灿

来源:亳州新报 2013-12-06 20:27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日前,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对这项研究有关键影响的亳州曹操宗族墓出土的牙齿受到各界关注。日前,负责对亳州曹操宗族墓部分墓葬进行抢救发掘的亳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李灿先生撰文,回忆了当年抢救发掘情况。

关于曹操生身的历史之谜

曹操,豫州谯郡人,出生于后汉晚期桓帝刘志永寿六年(公元155),卒于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享年六十六岁。曹操一生写下了后汉末六十六年的光辉历史。其父曹嵩,祖父曹腾,曹操子曹丕以魏代汉,追封曹操魏武帝。晋陈寿著《三国志》以魏为历史正统,将曹操以魏武帝纪写进《三国志》第一卷。《三国志·魏武帝纪》写曹操父亲曹嵩身世曰:“(腾)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始末。”成为曹氏家族史上一大悬案。

公元424年南北朝南宋文帝时,命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对曹嵩出生悬疑注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有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操)与惇为从(堂)兄弟\’。”裴松之注对后人影响巨大而深远。这就成为后来学者著说曹操为夏侯氏之后的根据。裴引吴人所作《曹瞒传》作注,实裴松之所铸之大错也。

曹腾为宦,无子,故曹嵩之出生为曹家一大隐私。这一隐私曾为袁绍所揭露。建安五年正月(公元200年),曹操四十六岁,这年曹操与袁绍正进行一场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以绝对优势兵力,趾高气扬地写了讨伐曹操《檄州郡文》,其中有曰:“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长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摽狡锋协,好乱乐祸。”等。虽痛骂曹操,却把曹嵩之出生讲了出来。曹嵩,原来系曹腾携养姓曹的一个要饭的小乞丐。正如当年曹操携养曹休一样。曹休祖父曹鼎,官吴郡太守,不幸死于任上,全家被困吴境。家渐贫,曹休童年当哭丧童谋生,后隐名埋姓,躲过东吴耳目,逃到荆州,才得以返谯。

曹操携养如己出,常谓曹休曰:“吾之千里驹也。”古代,一个家族不论贫贱,谁家出现孤贫,族中有权富者收为携养,已成族风。官渡袁绍战败,为袁绍写《檄文》的谋士陈琳,弃绍归操,《三国志·陈琳传》载曰:“太祖(曹操)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大意为,曹操问陈琳,当初你为袁绍书写《檄文》,可以骂我一人,尽数我之罪恶来骂,连我的祖孙三代一齐骂为何!陈琳请罪而不咎。这里应注意到:一、曹操问陈琳时,对《檄文》中所指曹嵩乞丐等语没有任何辩驳,说明承认这一事实。二、曹操与袁绍自幼就是好友 ,袁绍常在曹操家居住,一同玩耍。曹袁两家为世交,故袁绍对曹操家隐私知道非常清楚,现袁绍与曹操已成政敌,才把曹嵩之出生兜了出来。不是诬造,而是事实。曹嵩,曹家乞丐出身,与夏侯氏并无瓜葛,这应是我们相信的史实,也是后汉谯城曹家的一段秘史。

回忆曹操宗族墓发掘现场

亳州市(原亳县)曹操宗族墓是1974-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时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当时共发掘了董园村一号东汉墓、二号东汉墓、元宝坑村一号东汉墓、袁牌坊村一号、二号、三号东汉墓,马园村一号东汉晚期墓。1983年为进行物探考古试验,发掘了曹四孤堆附属一号东汉墓,共8座。这些墓葬的特点是历史上都遭受到不止一次被盗。还遭受过历代农民起义或战乱中阶级报复性的破坏等。如董园村二号墓被放火烧过,中室上顶被熏黑,被烧的棺椁彩绘漆皮满地,袁牌坊诸墓都是大揭盖的破坏等。

墓内陪葬品有的被洗劫一空,如袁牌坊村之墓,只发现墓志铭石刻残块,元宝坑墓一些器物残件,董园村一号墓有银缕玉衣残存玉片和铜缕玉衣玉片,还有象牙尺残件、水晶石饰品、玉猪等,二号墓有铜缕玉衣、玉枕、青铜猪。马园村东汉晚期墓出土印章一件,釉陶器多件。这些墓主人的身份,马园村墓主人因出土铜印章,可定为曹操之长女曹宪。曹宪姐妹三人被曹操送于献帝,曹宪死后为何会葬在曹氏墓园,可能原因很多,在这里不多作讨论。

曹四孤堆附属一号墓的主人,从出土文字砖中认定为豫州刺史曹水。当时谯城称谯郡,为豫州治所,刺史亦曹家人,可见曹氏家族势力之大。董园村一号墓主人系曹操父曹嵩、母丁氏合葬墓。汉时玉衣佩身十分严紧,凡为王位,一律金缕,王位以下为银缕铜缕,曹嵩官居太尉,位列三公,自然应佩银缕玉衣,妻铜缕,二人合葬,曹操家族除曹嵩之外,无人可比。

二号墓主人为曹腾,官特进费亭侯,墓为石结构,形如宫殿,佩以铜缕玉衣。这两座墓在《水经注》有记载,完全符合地理位置,曹操父曹嵩,祖父曹腾二墓不能说不是重大发现。元宝坑墓破坏严重,但出土文字刻砖价值巨大,除该墓主人会稽曹君多块砖铭文,可以认定墓主人外,曹氏家族居官姓名,字砖上都有,可谓之曹氏家谱,但会稽曹君有姓无名,或就叫曹君。友人考证墓主人会稽郡太守曹君是曾任河间相的曹鼎,因为字砖上也有河间明府四字。曹鼎由河间相转任了会稽郡太守,死后葬此。

最近,笔者对会稽曹君,是否就是曹鼎想找一些历史根据,于是翻遍了《后汉书》,偶尔在六十九卷《蔡衍传》里发现这样的记载:“(衍)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长侍腾之弟也。腾使大将军梁冀为书请之,衍不答。鼎竟坐输作左校。”曹鼎脏罪泄露,被蔡衍劾奏皇上,曹腾闻信,使大将军梁冀写书讲情,蔡衍不理,曹鼎只得坐输作左校,看来已无转任会稽郡太守的可能了。况时值灵帝即位(公元168年),而元宝坑墓字砖的时间为建宁三年四月(公元170年),时间很短,遗憾的是曹鼎死前,失去了再任会稽郡太守的机会。再鼎者,腾之弟也,史书明载曹腾只有三兄长,即伯兴,仲兴,叔兴,曹腾为老四,曰季兴,何来之弟?难道曹腾父曹萌还有弟兄们,他的儿子名鼎,曹腾之从(堂)弟,未可知也。曹操家族中还有二鼎:一是《三国志·曹洪传》载:“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二是《三国志·曹休传》载:“休祖父为吴郡太守。”元宝坑出土第十六号字砖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節。”曹休之祖父也。曹操宗族中名鼎者不知何其多也。且不表鼎事,再回到元宝坑墓主人会稽曹君到底是谁?但可以肯定与曹腾后人无关,应是曹嵩之伯、祖之辈,即曹腾之三兄长之一,或他们的儿子,曹嵩之从(堂)兄弟。

DNA研究还曹操一个出身清白

曹操家族DNA测定的提起,源于2009年河南安阳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陵墓,并宣布三项依据,引起国内各界的轰动,质疑声从各地不断响起,从而引起质疑再质疑的大辩论。

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产学术研究室,为公正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即用安阳曹操墓遗骨和现在曹操后人的血液,作DNA测验来确定安阳曹操墓的真假。2009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李辉率队来亳,在亳州市组织了座谈会,听取了李先生关于准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参加了座谈,听后是非常赞成和支持的,也谈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不仅有曹操出自夏侯氏之说,还有晋帝司马昭逼害曹操后人,改曹姓为操姓之说。亳州有个曹园村,全村都姓曹,上世纪,由于历代骂曹,曹园人都不敢承认为曹操后代,现在他们都承认是曹操后人了。会后,他们访问了亳州曹操后人,并采集了血液标本,他们还在全国各地访问了曹操后人。

此后,安阳一直拒绝提供“曹操遗骨”,使这项科研工作无法进行。复旦大学不得不另辟途径,二次来亳寻找曹氏宗族的骨骼,用古代曹氏人骨和现代曹氏后人的DNA是否相同,来确定曹操的DNA。

寻找曹操宗族墓遗留DNA信息

复旦研究人员在市文物处的帮助下,再次挖开了曹四孤堆附属墓,即豫州刺史曹水墓,结果一无所得,空手而回。后来笔者才知道这一情况,因是当时发掘主持人,经反复思考,曹氏宗族8座墓葬中,董园一号墓仅剩下一根腿骨,没有保留;二号曹腾墓无遗骨;马园曹宪墓有部分遗骨,但已腐朽如泥,无法取出;袁牌坊各墓也无遗骨发现;唯元宝坑会稽曹君墓内好像出土一颗头骨,记不清了。经反复回忆,记得这头骨属男性,年龄五十岁左右。笔者曾经叫两位助手,侯香亭和谢书璧把头骨带回博物馆保存。侯香亭同志已去世多年,谢书璧回忆好像放库房有牙慧,记不得哪墓出土的了。

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保管部主任马艳茹查遍库房,保存无头骨。后来发现了保存的数枚牙齿,经笔者鉴定是谯城区柴家沟战国墓出土。经多日的努力,马艳茹找到了一枚不显眼的陈旧小信封,内有一颗牙齿,封面有注标。笔者赶到仔细一看信封是文革前期县委印制的,纸张十分粗糙,我们当时博物馆曾保存有这种信封,封面有一行字,熟悉的字体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侯香亭的墨迹写着:元宝坑墓头骨前臼齿一颗。不禁令我拍案叫道:“找到了!”虽然只有一颗牙齿,却是无价之宝。笔者当时安排,他们没有照办,侯香亭只拔了一颗牙齿,头骨被丢弃了。

找到元宝坑会稽曹君的牙齿,市文物处负责文物工作的李刚很快与复旦大学通报了这一信息,他们再次来亳借取了这颗牙齿,通过这颗牙齿不仅鉴定今天曹操后人与曹操的DNA关系,更重要的是曹操父曹嵩与曹腾的关系,经复旦大学两年多的努力,公布了操的DNA系Y染色体与夏侯氏无关,与操姓无关,与曹参也无关,试验的成功,可以说是史学考古学遗传学的一次伟大实践,意义是重大的。是对曹氏家族最正确交待,还一代英雄曹操一个出身清白。记得安徽池州一支曹姓后代,在明崇祯十一年曹来凤修家谱,《总序》里写有“汉末魏武本姓夏侯,出夏禹杞之后。父嵩为桓帝时费亭侯,曹腾养子。”之句,家谱写到曹腾,以下含糊其辞,只得糊涂了之,何等尴尬。从现在起曹氏家谱不会再出现以上情况了。

有趣的是,天下会有两曹姓,曹操一曹,曹参又一曹,可能一支出自周氏族姬姓,一支出自殷商氏族子姓,当然华姓出于子姓。如有可能,有条件的话再测下河南省鹿邑县厉乡隐隐山大墓的人骨(据说是宋微子啟之墓,啟是周封的殷民族后祭人),还有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人骨,谯城傅庄遗址出土的五千多年以前的人骨。或许可以捋顺流传的帝喾高辛氏、舜、颛顼、少昊氏部落民族的关系,或者可以找出中华民族形成有关系的来龙去脉。

作者系亳州市著名考古专家,市博物馆名誉馆长,市文联名誉主席

新闻推荐

乡村护老树 励志勉后人

12月12日,村民向村里的孩子们介绍老桑树的年代及保护的价值。在蒙城县楚村镇沟北村村头有一株近百年历史的老桑树,其树高近10米,胸径1米多,树...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间作辣根收入丰2013-12-13 16:29
评论:(寻找曹操宗族墓遗留DNA信息 □李灿)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