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坚强不屈,携手前行逆境中 □本报记者 丁静

来源:亳州新报 2014-01-02 16:27   https://www.yybnet.net/

献肾救夫的史秀荣用爱唤醒植物人母亲的李子平孝心少年袁德旗环卫工人张存芝带着丈夫上班医护人员向出院的患者献花,为其康复表示祝贺

当我们遇到磨难时,我们会怎样选择?是无怨无悔、豁达顽强,与所爱的人生死与共、血肉相依,还是悲观绝望、怨天尤人甚至选择逃避?

带着瘫痪丈夫扫大街的张存芝、挑起家庭重担的10岁孝心少年袁德旗、拳拳孝心唤醒“植物人”母亲的李子平、献肾救夫的史秀荣……他们都选择了愈压愈强、励志突围。在嫌贫爱富、抛家弃子、追求享乐的事例不胜枚举的当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与子偕老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正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才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李井宾:坚强后盾让他战胜H7N9

2013年4月19日14点50分,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李井宾满面红光、面带微笑,在妻子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心平气和地走出病房,成为安徽省首位康复出院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

自3月28日发病,到4月1日晚住进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到4月7日被确诊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路走来,经受着病痛和心理压力的李井宾,在社会的关爱、医护人员的协作救治、家人的期盼下,靠着一定能战胜病魔的信心,为自己赢得了新生。

“谢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谢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大家共同的帮助,鼓舞着我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才让我康复得这么好。”新生的李井宾几度哽咽。

“有信心,一定赢”,李井宾的新生,来自于他的坚强信心,而坚强信心的背后,则是医疗团队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爱这个坚强后盾。

(本报首发时间2013年4月22日《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康复记》)

张存芝:带着瘫痪丈夫去扫大街

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6岁她便嫁为人妇,她感恩,因为有了家;家庭暴力几乎是家常便饭,她不做反抗,依然将最好的饭菜留给丈夫、女儿和公婆,她忍耐,因为那是家;公婆去世,丈夫大病,她做环卫工拣食别人剩饭,用一把扫帚撑起一个家,她努力,因为为了家;丈夫全身瘫痪,再不能开口说话,她不论风霜雨雪拉着丈夫扫街,她坚持,因为守护家……她,就是环卫工人张存芝。

张存芝从小就命运多舛,嫁人后也吃尽了苦头。2003年,丈夫陈红因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为了撑起这个家,她做起了环卫工。

两年前,丈夫陈红病情加重,全身瘫痪。张存芝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每天拉着丈夫去工作。清理路面后,她就在路边抱着160斤重的丈夫锻炼,此景让很多路人为之感动。

张存芝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各大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爱心纷纷而至。政府给他们家办了低保,单位也给了张存芝很多帮助,面对更多社会人士的爱心,她委婉拒绝了,她觉得“这些已经足够”。

至今,在市区新华路建设银行门旁,张存芝悉心照顾丈夫的情景依然温暖着他人,她说,丈夫就是自己的希望与寄托,因为有他才有家。(本报首发时间2013年7月15日《带着瘫痪丈夫扫大街》)

袁德旗:孝心少年勇挑家庭重担

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10岁的袁德旗已经开始帮奶奶分担家庭的重担。从2013年的夏季开始,这个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帮助做保洁工作的奶奶打扫卫生,小区的居民都称他是“编外小环卫工”。

小德旗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不在身边。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奶奶郝朝英在市区找了一份保洁工作,小德旗一个人在老家谯城区大杨镇边读书边照顾爷爷。

2013年初,爷爷因病卧床不起,为了不让奶奶辞去城里的工作,小德旗跟随爷爷一起进城读书。看着奶奶终日忙碌,小德旗要求和奶奶一起扫大街。孩子小,怕耽误他的学习,奶奶郝朝英一再拒绝,但小德旗每天都按时起床,陪着奶奶干活。不仅如此,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家里洗衣、做饭的活他也全包揽下。

本报报道后,小德旗的孝心打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向这个自强自立的小孩献出一份爱,一位好心人更是将袁德旗带到了北京读书。现在,小德旗在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学校读书,结识了要好的小伙伴,并加入了学校棒球队,一切顺利!(本报首发时间2013年11月8日《10岁孝心少年挑起家庭重担》)

李子平:用爱唤醒“植物人”母亲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蒙城县板桥集镇李楼村的大学生李子平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儿子,为了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他毅然放弃大学生活,用四个月时间,唤醒了植物人母亲。

李子平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他的母亲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度脑颅外伤,手术后一直昏睡不醒。当时,李子平正读大四,还有半年就毕业,为了照顾母亲,他向学校请了长假,选择守候在母亲身边。

喂饭、擦身、翻身、排痰、清理大小便、揉腿、拍背,不分白天黑夜,李子平始终守候在母亲身边…… 为了唤醒母亲的记忆,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李子平都会在母亲的耳边念叨,讲自己童年时与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那些艰辛和快乐的时光,讲自己在学校里读书的事情,讲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挣钱打算……

突然有一天,李子平和母亲说话时,发现母亲的眼皮动了动,眼睛慢慢地睁开一条缝,手也能够出力了!也许是孝心的感动,经过李子平几个月的精心照顾,母亲终于醒了。(本报首发时间2013年2月19日《拳拳孝心唤醒“植物人”母亲》)

史秀荣:捐献肾脏救夫守住幸福

为挽救身患尿毒症丈夫,主动为丈夫捐献肾脏,把丈夫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她就是史秀荣,蒙城县庄周办事处九里桥村一名农村妇女。

史秀荣与闫永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育有一个活泼漂亮的女儿,生活幸福美满。可是,2011年,一个令人惊恐的结果无情地摆在 了他们夫妻俩面前,闫永得了尿毒症。

经过一年多的中西医药物治疗,闫永的病没有起色。于是她带着丈夫全国各地到处求医,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因他们的努力而改变,经过近一年的透析,闫永的病情还在日益加重,透析也越来越频繁,肾脏移植又找不到合适肾源。

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史秀荣悄悄做了配型吻合实验,可喜的是配型成功了。2013年9月10日,在家人揪心、漫长的等待中,两个人成功地进行了肾脏移植。史秀荣一颗健康的肾脏在丈夫的体内“安了家”。(本报首发时间2013年10月8日《献肾救夫,诠释人间至爱》)

新闻推荐

腊八饭香飘敬老院

1月8日,蒙城县许疃镇敬老院老人在享受腊八美食。当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该镇民政办组织人员来到该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了美味可口的腊八饭,让老人们一饱口福。 张秀云摄...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小事情彰显大作为2014-01-11 20:19
猜你喜欢:
评论:(坚强不屈,携手前行逆境中 □本报记者 丁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