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费劲地走向教室
朱老师在教学中
只要能坚持,他都会来上课
□张建同 张磊
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是一所离县城70里远的偏僻农村小学。走进这所村小,你的目光会被一个特殊的身影所吸引: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弯着腰,手拿着教案和课本,步履艰难地走向教室,他就是被全校学生称为“弯腰老师”的数学教师——朱景科。
2月21日,星期五,上午8:30,朱景科老师费劲地走完办公室与教室之间十几米的距离,走进三年级的教室,讲台上早有学生摆好了凳子。十多年来,朱老师所教的学生已养成了习惯,他们总是在朱老师进入教室前摆好凳子,好让朱老师坐着讲课。
这节课是三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圆角分与小数”。班里的22名学生听课很认真,教学效果也很好,朱老师提问的几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学生对人民币都不陌生,也基本上都有过独自买东西的经历,而且学生对钱都很感兴趣。”朱老师把教学成功的原因都归功于学生,其实笔者还发现了其他的原因。一是朱老师在教学中,从衣袋掏出一把硬币,其中就有现在很难见到的一分硬币,这让教学变得更直观;二是朱老师讲课的声音很柔和,内容讲得很细致,板书很工整。
“我最害怕的是板书。”朱老师说,“我的腰伸不直,板书非常费劲,数学课没有板书又不行,只能写在黑板的下部,写着擦着,擦着写着,确实很累。”最近几年,学校照顾朱老师,只安排他一个班的数学课,但从上学期开始,学校一下退休了两位教师,六个班只有七个老师,朱景科只好兼代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4节课。
“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课,他讲课很仔细,我们的数学成绩都很好。”课余,同学们主动地向笔者介绍朱老师,学生的评价在校长朱景强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朱老师参加工作时,在附近的卢店初中代数学,当过16年的中学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单从管理和教学上讲,这所学校一刻也离不开他。
“只要能坚持,我都要来上课的。孩子们都很天真,很可爱,跟他们在一起,我就忘掉了病痛,心情也很愉快。”说这句话的时候,朱老师笑了,笑得很开心。
25年前,疾病摧折了他的腰
今年54岁的朱景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可以想象病痛对他折磨的程度之深。1978年7月,朱景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被聘为民办教师,开始了他为人师表的人生之路。那时的朱老师风华正茂,激情如火,沉浸在教学相长的快乐之中,尽情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幸福。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景科老师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感觉自己的腰部隐隐作痛。“年轻轻的,这点痛不算什么,忍一忍就会过去的。”朱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那时离放暑假还有一个月,也是复习考试最关键的时期,为了不耽误学生,他忍痛坚持到学期结束。期末考试一结束,朱老师便到合肥的大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这可是被医学界称为世界疑难杂症啊。三个月的治疗没见好转,不能再治了,朱老师拿了一些止痛药,再次登上新学期的讲台。
从1988年患病到现在,已经是25年过去了。25年来,朱老师每天都要靠止痛药来控制疼痛,“我这种病,腰部、髋部、肩部,凡是大关节都疼,两臂根本就举不起来,现在靠吃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缓解疼痛,18块钱一盒,一盒能吃十天。”朱老师的衣袋里,始终装着止痛药。
随着时间的延续,朱老师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他的腰慢慢地弯下来,行走也越来越困难。他的家离学校不到200米,可他来回都要骑自行车,因为步行的话,走起路来会更加困难,身体也更加痛苦。
学生眼中,他的弯腰是通往美好未来的桥
“全校的学生都喊他‘弯腰老师\’,朱老师总是乐呵呵地答应,可是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喊他‘弯腰老师\’,应该称他‘拱桥老师\’才对,因为他是把腰弯成了一座桥,一座让我们通往美好未来的桥。”这是六年级学生康洪友的作文《我们的弯腰老师》中的一段。是呀,朱景科不单单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老师们的老师,他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朱老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大专毕业后在芜湖一家电子厂工作,女儿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医院上班,儿女的成才和孝顺,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孩子不需要我操心,家庭也不需要我操心,现在学校又缺老师,那我就操操学校的心吧,这也是我能做到的。”
“写写朱老师吧,他真不容易,每天走得最晚,踮起脚尖也够不着锁大门,谁看见都会走过去帮忙的。”了解到笔者的来意,前来接学生的家长纷纷向笔者建议。我写,我写,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当前社会个别人埋怨师德滑坡的当下,在蒙城县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有一位叫朱景科的老师,以孱弱的身躯,顽强的意志,坚守着一份神圣的事业,坚守着一个不凡的梦想!
新闻推荐
为认真做好计生家庭的帮扶工作,让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老人老无所忧,23日至25日,双涧镇计生办组织镇村两级干部走访慰问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家庭,了解并帮助解决困难...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