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起,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办法》把以前分别制定和实施的各类社会救助制度整合到一起,这是从法规层面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的标志。安徽省将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民政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人社厅等26个单位为成员,建立社会救助协同办理机制,从今年起,安徽省将在基层服务窗口协调整合各项受理业务,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社会救助申请将“一门受理”。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学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救助故事困难家庭又遇百万医疗费社会救助“雪中送炭”
1994年出生的刘梦祥,家住铜陵市滨江花园,父母都没有工作,家庭十分困难。早在2005年,刘梦祥的母亲患上了甲状腺肿瘤,之后就开始享受低保。去年1月5日,刘梦祥又被确诊为白血病,全年花去医疗费用约108万元,对这个本已困难的家庭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得知其生活困境后,社区及时对他们家的低保进行了变更,将整户纳入低保,目前家庭每月享受低保金1335元。同时,根据铜陵市城乡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的有关规定,在社保医保为其报销了40余万元后,民政部门又为刘梦祥及时办理了相关救助,其中2013年医疗救助2万元,重特大疾病救助近7.6万元,临时救助1.15万多元,共救助超过10万元。 “救助政策的叠加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救助效益最大化。 ”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仅如此,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为刘梦祥捐款16万余元。铜陵市民政部门表示,对其下一年度的后续医疗费用持续关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都会及时办理。
政府的及时救助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给刘梦祥家“雪中送炭”,也给他们带去了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促发了其家庭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目前,刘梦祥及母亲均主动和安徽省眼角膜库签署了死亡后自愿捐献眼角膜的捐赠志愿书。
■民政厅长说政策
大病救助“随来随治,随走随结”
安徽商报:近年来,国家对居民大病医疗救助投入资金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大病患者得到了救助。请问,安徽省大病患者如何申请医疗救助?
吴旭军:2013年,安徽省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多项救助支出资金近10亿元。其中临时救助8万多户,支出资金7724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凭低保证等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到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经县级民政部门核对身份后,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救助资金支付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实现“随来随治,随走随结”的救助方式。
城乡低收入家庭大病患者以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在申请医疗救助时,持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民政窗口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本年度的诊断病历和必要的病史证明材料。经过入户调查、审核、审批后,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救助资金就会打入其指定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如遇突发性大病患者,特事特办,及时审批。
下一步,安徽省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一是财政投入,确保临时救助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根据国务院即将出台的临时救助实施意见,以“托底线、救急难”为目标,完善现行的临时救助政策。三是进一步严格操作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经办人员自由裁量权和审批随意性,切实把好事办好。
■救助故事云南少女被拐不知家在哪蒙城救助站护送返乡
今年2月6日,蒙城县篱笆派出所送一名少女到蒙城县救助站。据篱笆派出所民警介绍,这名少女名叫娜二,是他们解救的被拐少女,其他信息她都不说,在全国户籍网络也查不到其信息,无法送她回家。于是,蒙城县救助站对娜二进行了救助,让她临时住在救助站的同时,耐心细致与她沟通交流,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娜二在救助站期间,工作人员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每当问她想不想家的时候,她总摇头说:“家里很穷,没得吃,没得穿,不想回去。”当问她家庭住址时,她闭口不说,这让工作人员十分为难,寻找其家庭住址成了一道难题。
然而,每当娜二看到站里的其他受救助人员陆续被送回家时,工作人员都能感到她心里有些触动。一天,在她同宿舍的一个同伴被送走后,娜二终于说,她想回家了。于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积极与其沟通。娜二说,她家中除了父母外,还有七个姐妹,可她说不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当问她知不知道家里人的联系时,她要了一只笔,写下一个电话号码,说是她姐姐的。
救助人员立即与她姐姐取得联系,但电话那头操着一口浓厚的地方方言,隐约中只听到他们说是云南的。蒙城县救助站又立即与云南救助站联系,让他们帮忙与娜二姐姐联系,最终确定其家庭住址是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经过半个多月的苦苦寻找,娜二终于在工作人员护送下,踏上回乡的路。
■民政厅长说政策
多部门协力救助流浪乞讨儿童
安徽商报:流浪乞讨儿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背后也伴有少年儿童被拐卖的情况,今后安徽省如何加强对这些儿童的救助?
吴旭军: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管理是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一项内容,也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任务。这项工作主要由各级民政部门来组织实施,是一项临时救助措施,主要提供临时的食宿、生活照料和返乡服务。其中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着重做好他们的教育转化、关爱帮扶、回归安置和源头预防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这两年先后开展了 “接送流浪儿童回家”、“流浪儿童回校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在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把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救助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值得一说的是,根据相关政策,民政部门要对流浪未成年人逐一进行个人需求和家庭监护情况评估,帮助适龄适学流浪未成年人复学;对暂时查找不到监护人和户籍地的,应帮助其在流入地就近入学。对不适宜返校复学但有就业意愿的适龄流浪未成年人,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给予支持,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16岁以上流浪未成年人,帮助其及时实现就业。
通讯员叶翔记者武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郜征)蒙城县坛镇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的刘豪,现在成了名人。他设计制作的 “会说话的药盒”在第一届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并且拿下了7月赴以色列交流的科技之旅的...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