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晓群
记者近日来到蒙城县王集乡 “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采访,恰逢该乡白果村村民张广兴来工作室报喜,“多亏了你们帮忙,我家的新房子已经建好了,前几天搬进去了,跟俺兄弟关系也好多了。”张广兴握着工作室联系人谭洪飞的手高兴地说。
家住王集乡白果村的张广兴、张广亮兄弟,为了宅基地纠纷积怨长达15年,且矛盾造成兄弟俩谁都无法盖上新房。为化解两人矛盾,王集乡“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联系人谭洪飞邀请乡人大代表周福斌、县政协委员张超和参与到矛盾调解中来。然而,多次调解矛盾始终无法松动。周福斌将弟弟张广亮请到自己家中聊天。说起宅基地纠纷给亲情带来的伤害,从亲情感化角度出发,促成了“弟弟搬走、哥哥给补偿”的和解方案。
“乡镇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大多数是本地人,有威信、懂政策,参与本辖区矛盾纠纷的化解和跟踪督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城县政法委负责人表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蒙城县在六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广泛建立 “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村工作点,及时参与化解来自村工作点、乡信访办、上级转办、当事人上门反映等渠道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
记者在王集乡“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看到,10余名代表、委员的照片、姓名、职务等信息全部在公示栏中公开。 “我们实行的是 ‘适人适事调解法\’,群众来到工作室后,可以自行选择由谁来主持调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调解结果当事人更加容易接受。 ”谭洪飞表示。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蒙城县还逐步探索出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四门工作法”:“请进门”听意见,“两代表一委员”严格按照接待日工作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坐班接待;“走出门”找问题,认真排查纠纷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纠纷;“敞开门”抓落实,着重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打开门”提议案,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据了解,两年多来,全县代表委员们共收集社情民意2021件,监督民生工程45项,成功调处积案96起,化解纠纷1616起,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葛新爱 张建同)7月21日,蒙城县涡河船闸上游,一女子落水后危在旦夕。船闸管理操作员王峰纵身跳进河里将该女子救上了岸。事发当天,王峰正在船闸操作室上班,通过瞭望窗口突然发现船闸...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