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焚烧秸秆,亳州市对收割机留茬高度作出了不得超过12厘米的规定,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些农机手执行得并不到位。图为6月3日下午,涡阳县城西镇李小寨村一块麦田里,记者测量出收割后的麦茬高度大约有13厘米。张延林 摄
今年,你还烧秸秆吗?
留茬不能超过12厘米;收割机作业须加装切抛装置;对综合利用每亩补贴20元
连日来,亳州市各县区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工作,纷纷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强化禁烧,人、财、物大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全面打响了秸秆禁烧攻坚战。
谯城:乡镇负责人禁烧不力就地免职
5月30日晚,谯城区委、区政府连夜召开全区“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紧急调度会,对下一步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要强化“三个包保”,即区领导和区直部门包保到联系乡镇(街道)、五大督查组包保各自辖区、镇村干部包保到村到户到地块。凡涉及秸秆禁烧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节假日不放假,人员吃住在乡镇;凡给谯城区秸秆禁烧工作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的乡镇,书记、镇长就地免职,同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蒙城:“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5月30日晚,蒙城县连夜召开秸秆禁烧紧急工作会议,要求全县上下把秸秆禁烧这项硬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现“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等目标。
会议指出,各乡镇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原则,实行定人定块网格管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明确责任,分片包干,做到全天候驻守、巡查和值班。
会议强调,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措施不硬、包保不到位,造成蒙城县落后被动的,相关单位和乡镇负责人将被严格问责。
利辛:划出500余网格禁烧秸秆
5月31日上午,利辛县委、县政府再次组织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动员会,对做好下一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
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在做好控茬、灭茬和控制农机手上下功夫;各督察组成员和包点干部要立即赶赴一线,吃住在乡镇,对擅自离岗、脱岗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据统计,利辛县23个乡镇共设置网格(管理单元)数量501个,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数量为153.3万亩,重点禁烧区域内小麦种植面积为109.3万亩,县直各部门派驻的300余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
涡阳:推行秸秆禁烧保证金措施
5月31日,涡阳县再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和“三夏”工作,确保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确保完成85万亩玉米种植任务。
涡阳县要求,对被卫星遥感监测到一个火点的乡镇,给予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电视公开检讨,行政诫勉一年处理,分管负责人和镇包村负责人就地免职;对卫星遥感监测到2个火点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此外,涡阳县还实行禁烧保证金措施,各乡镇缴纳禁烧保证金20万元,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缴纳禁烧保证金2万元,分管负责人和派出所所长各缴纳1万元,如辖区出现一个卫星监测火点,没收禁烧保证金,如无火点,除退还保证金外,奖励乡镇和个人同等保证金数额的奖金。对故意焚烧秸秆和造成重大事故的,从严从快依法处置。 贾靖 记者 汝平
■记者调查:
收割机手:留茬尽量不超过12厘米
随着天气转晴,亳州市小麦开始进入繁忙的收割期。为防止焚烧秸秆,亳州市出台秸秆禁烧工作方案,除了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处罚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尽管农机手和村民都知道秸秆“禁烧令”,但依然有部分农机手对收割规定执行得不到位,个别乡镇村民对奖补政策不太了解。
6月3日下午,在涡阳县城西镇李小寨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手赫伟民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往返,机器所到之处,小麦顺次倒下,紧接着,被打碎的秸秆形成了一条长带。
记者量了一下,地里的麦茬大约有13厘米。
“前几天上级就跟我们说了,麦茬不能超过12厘米。”赫伟民表示,麦茬留得低对秋种比较有利,但对于他们收割机手来说,操作起来难度不小。“一放低,如果地里有块砖头,容易损坏刀片,很耽误时间;而且有的地不平整,深一段浅一段的情况也不可避免。”
其实,收割机手们担心的是,留茬低了以后,由于麦秆的底部相对粗壮,农机的工作效率会大幅降低,“以前留得高一些,一天能收百十亩,现在只能收五六十亩。”赫伟民说。
“就是每天少收几十亩也得按照规定来,不然不允许进地收割。”在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农田里工作的收割机手汝亚清说,除了对收割机留茬高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外,亳州市还要求收割机进田作业时必须加装切抛装置,为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创造条件。但记者在涡阳、利辛县境内采访发现,许多收割机并未安装切抛机。对此,有的收割机手称没有此机器,有的则解释说,担心切抛机影响皮带转动。
村民:禁烧关键还是在控茬上
在收割机手们为留低茬的硬性规定而烦恼的同时,村民们则很高兴。
“今年就不用再烧了!”量着地里大约10厘米的麦茬,富民村78岁的村民汝东振笑容满面。
虽然家里还烧着地锅,但汝东振如今也看不上这些散落在地里的秸秆。“光拉回家得费半天劲,还占地方。”汝东振说,虽然也知道烧秸秆会使土地板结,并造成大气污染,但以前每年一到播种大豆的时候,他依然会把这些秸秆付之一炬,“不烧豆种下不去,根本没法种”。
“只要不耽误种豆子,谁还烧这干啥!”村民汝凤良介绍,他们每年烧秸秆都是为了种大豆和玉米方便,如果收割机手把麦茬留得低一些,不耽误种下一茬庄稼,他们也没有必要再烧秸秆了。
不过,即使是收割机手留茬稍高一些,村民们还有办法可以进行“补救”。村民汝伟刚买了一台秸秆还田机,所到之处,十几厘米高的麦茬立即紧贴着地皮被打碎。“上级补贴了4000元,我花了4000多元就把这机器买回来了。”汝伟说,如果操作熟练的话,一天可以还田180亩左右。
“关键还是在控茬上。如果麦茬留低了,秸秆又都粉碎在地里了,想烧都烧不起来。”涡阳县城西镇李小寨村村民李少文表示,今年他家的麦茬比较低,“不用再烧了”。
部门:补贴奖给“出力的人”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禁烧的积极性,亳州市秸秆禁烧工作方案规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小麦、油菜、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分别合计每亩奖补不低于20元,做到谁不烧秸秆补给谁,谁还田补给谁,谁综合利用补给谁。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村民对这项奖补措施并不清楚。
被问到是否知道秸秆还田有补贴时,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周凤芹表示“不清楚”。
“我们不烧的话,能不能领到钱呢?”得知秸秆还田有补贴后,涡阳县城西镇李小寨村村民史福琴表示,今年麦茬普遍留得比往年低,可能会有很多村民不再烧秸秆了,但对这笔补贴款能不能兑现,她表示怀疑。
而同村村民李少山得知有补贴后表示,只要能让收割机手把麦茬留低了,要不要这20元也无所谓,“要是麦茬高了,用旋耕机再过一遍,一亩地就得花50块,我们还得贴上去30块”。
“补贴款补给谁,要看谁出力多。”利辛县农机局副局长夏化南介绍,在利辛县,有的乡镇是把钱补给了农户,有的则补给了收割机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不再焚烧秸秆”。
不过村民们说,根据往年的经验,再过一个星期将是焚烧秸秆的“高危期”。而目前采取的留低茬、奖“先进”等措施能否达到禁烧的效果,还需时间的检验。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截至6月9日上午8时,全市已经收割小麦596万亩,占应收面积623万亩的95.7%,麦收基本结束;已夏种作物219万余亩,完成计划的30.9%。 ...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