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在发言
对口协商会现场
在市政协召开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小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对口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积极为美好乡村建设献“良方”
现状
美好乡村建设见成效
2012年以来,亳州市大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使乡村面貌和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7月10日,市政协召开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小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对口协商会,会议召开之前,市政协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亳州市的美好乡村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积极为亳州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美好乡村和美丽小镇献计献策。
2012年以来,亳州市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以“集中新建、旧村改造、改造提升”三类建设模式为主,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26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已基本建成,涌现出的典型有集中新建型的利辛县永兴镇解集村、旧村改造型的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寨村、改造提升型的谯城区古井镇吕楼村。
2013年5月以来,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不断提升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四凡”目标(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地必净、凡村必洁)和“六无”标准(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要求,在全市1.4万个村庄组织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了农村保洁体系,整治了农村“脏、乱、差”环境。
从市政协两个调研组调研情况来看,亳州市广大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整体改观,特别是与周边市、县的农村相比,整治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调研组也发现了亳州市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美好乡村和美丽小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美好乡村缺少产业支撑;乡村建设缺少乡村风味,呈现“小区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执行不到位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美丽小镇和美好乡村?在市政协召开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小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对口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一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市政协常委王德全在发言中表示,农村清洁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不可能长久的。但皖北地区群众传统习惯,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眼不见为净”等陈旧观念一时还难以改变。
为此,王德全建议,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教育活动,改变农民的陈旧卫生观念,使广大农民明白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家园,自觉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积极配合支持农村保洁员收集垃圾。
王德全建议,可探索在村里设立清洁工程志愿队、自然村设立清洁工程自愿者,组织热心公益事业、追求美好生活、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参加,帮助镇村宣传清洁工程,当好实施清洁工程的参谋,协助保清员收集垃圾,帮助家庭困难群众处理垃圾。志愿者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文明户,以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清洁工程。
建议二
农村不应成为城市复制品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乡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为此,一位市政协委员建议,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利用原有的林带、农田、水系等资源,尊重乡村自然肌理,规划建设新区组团,推进环村林带、家庭果园建设,见缝插针地增加绿化覆盖面,形成“林带绕村,田围院落”的皖北风光,彰显生态田园风貌。
“农村不能千篇一律成为城市的复制品。”这位市政协委员说,建设美好乡村,要努力保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田园牧歌风采”。
建议三
“两只手”都要发挥作用
一位市政协委员在发言中提出,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好乡村和美丽小镇建设中,要注重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通过政府行为梯次推进,但更要注重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谁受益谁适当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市场化保洁运作机制。
市工商联的代表提出,应制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建设休闲农业项目和开发乡村旅游,鼓励民间资本以商业模式开发集镇和农村社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
“美好乡村建设可以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得到实惠。”一位政协委员建议,要建设现代产业园,促进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园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新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产村一体新模式,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职工化、新村美如画。
建议四
美丽小镇建设当规划先行
谈到美丽小镇建设,市政协常委周静建议,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邀请专家、村民广泛参与,制定符合乡镇实际情况、能够引领乡镇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序推进美丽小镇建设。
“建设美丽小镇,需要强化产业支撑,增强乡镇经济实力。”周静认为,应合理规划布局乡镇工业集聚区,选择基础好、条件成熟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发挥各个乡镇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以特色牵引竞争力。
周静认为,美丽小镇建设还应完善保障体系,强化人文关怀。应探索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等经费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城市化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劳动就业、失业、养老、生育、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乡镇文化、教育、科技等软实力,为美丽小镇建设持续推进提供文化、技术及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汝平
新闻推荐
江苏省安徽商会考察团来亳州市考察 了解亳州市经济发展情况,杨敬农、沈强陪同
本报讯 7月18日—20日,江苏省安徽商会考察团来亳考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敬农,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强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会。考...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