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现场
□记者 陈璐
1
问题 :
8月27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做客《沟通—政务零距离》。在约3个小时的时间里,媒体记者、现场市民等反映、咨询的问题涉及餐饮业食品安全、药材市场监管、药品安全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认真了解情况,就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小餐馆环境不容乐观
中小餐馆因为快捷、实惠等原因,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欢迎,但其“脏乱差”的卫生环境也是大家公认的。
其实,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型餐饮店有着严格的软硬件规定,例如消毒柜、防蝇帘、防鼠网等设施必须齐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必须悬挂在店内显眼位置。
亳州市小餐馆的卫生状况如何呢?在利辛县向阳东路与建设中路交叉路口,暗访记者看到了10多家小餐馆,店内大多未悬挂“两证”,炉灶和地面都是油污。在蒙城县南华路的一家餐馆,记者看到店内虽然配备了冰柜,但仍有部分熟菜摆放在外面,没有装防鼠蝇的帘子。在涡阳县老子骑牛雕塑附近,好几家饭店的锅灶全部设在大门口,既不卫生也不雅观。另外,这几家饭店存在没有消毒设施、没有“两证”等问题。
在谯城区火车站附近的几家餐馆,暗访记者看到饭店的灶台都设在临街的门口。在其中一家快餐店,记者看到老板收过钱之后没有洗手,直接拉面。盛放羊蹄和鸡蛋的锅露天放在外面,使用过的餐具没有放在清洗池,而是堆放在树旁。餐厨垃圾和污水没有集中收集,而是直接排放到下水道。
回复:半月内规范、取缔一批餐馆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青山说,亳州小餐馆的普遍特点是脏、乱、差、小、散、多。对管理部门来说,有三大难题,即规范难、提升难、取缔难。总结起来,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小餐馆数量过多、部门工作人员监管不到位等。
对经营不规范的小餐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市局将要求其整顿,根据整顿情况规范一批餐饮点、提升一批餐饮点、取缔一批餐饮点。
为了切实解决亳州市餐饮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了《亳州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今年7月份起至12月份,促使全市餐饮业强化软硬件建设,改善经营环境和条件,增加餐饮食品安全防护设施,规范餐饮食品经营行为,降低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达到店面美观化、店内整洁化、设施标准化、人员健康化、管理规范化。
刘青山说,该局计划用三年时间,争取在全市每个县区各建设一个文明餐桌示范区和100户文明餐桌示范点,由点到面,逐步规范全市餐饮服务经营行为。
评论:有法不依令人堪忧
特约评论员张芳春表示,通过暗访短片,可以看到这些小餐馆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在没有获得相关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店经营,这说明经营者有法不依。也可以看出来,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不严。
特约评论员段向钟建议,相关部门要多宣传、多引导,指导经营者搞好餐馆卫生。
2
问题 :
食品?药品?商家分不清
近日,蒙城县一位群众反映,他在乐土镇一家大药房购买治疗关节炎和骨刺药物的时候,店主向他推销了两种“药品”—“痛除根”和“骨刺丹”。可回到家仔细一看,他才发现这两种产品均标明为“食字号”。
在涡阳县的一家大药房,暗访记者发现了这位群众所说的“痛除根”。店员介绍,这个药效果特别好,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肢体麻木等。在这瓶“痛除根”的外包装上,暗访记者并未找到商品条码,所以很难查到相关信息。但是,包装上面的批准文号是“黔卫食字”,也就是说,它只能算是一种食品。
如今,在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出售性保健品的小商店和大药房。这些性保健品的外包装上,标明了国食健字、卫食健字、港卫食字等字样,显而易见是食品类产品。按照规定,保健食品不允许添加药物。在一家药店的货架上,摆放着10多种性保健品。当暗访记者咨询产品成分时,一位营业员说,如果只用中药,产品效果慢,所以生产者添加了西药。事实上,暗访记者了解到,很多性保健品生产者为了让药效迅速,常常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西药。但是,这会引起血压急剧变化,极易使消费者猝死。
在一家经营性保健品的小店,暗访记者看到很多标明为食品类的产品夸大其词,甚至违反科学常识地宣传产品功效。在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暗访记者未看到商品条码,甚至连批准文号也找不到。暗访记者拿起手机,对两种性保健品做了条码扫描,发现名叫“乐翻天”的产品冒用的是某厂生产的“腾龙澳洲袋鼠精”条码,而名叫“植物伟哥”的产品冒用的是某厂“六味地黄丸”的条码。
回复:市县乡联动让监管无盲区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王军说,这个暗访短片暴露了几个问题,即经营者虚假宣传,性保健品经营混乱,零售药房经营不规范,食品、保健品非法添加药物等。
据其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40多家经营性保健品的商店,但无一家办理了相关许可证。在该局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店内出售的商品一半以上均为假冒伪劣产品。在性保健品这方面,目前国家法律政策不完善,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然会加强管理。
王军说,下一步,市局将要求各县区开展专项检查,市、县、乡联动,打出“组合拳”,做到“监管无盲区、监督无死角”。对违法经营的商户,将加大处罚力度。市局和各县区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曝光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增强消费者辨别真伪药品的能力,让假冒伪劣产品无立足之地。
评论:让假冒伪劣商品无处藏身
特约评论员张芳春表示,市局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性保健品店出售的多为假冒伪劣产品,这令人担忧。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处罚力度,让假冒伪劣商品无处藏身,保护市民生命健康。
3
问题 :
硫熏被食品生产者滥用
粉皮是亳州人经常食用的一种美食,有知情人爆料,部分私人作坊使用硫磺熏蒸粉皮。
在谯城区一个乡镇,暗访记者看到街道上有商户正在出售硫磺。这些硫磺是做什么用呢?多位商家表示,买硫磺的人一般用来熏白芷、熏粉皮。在暗访过程中,加工粉皮的商户透露,被硫磺熏过的粉皮不易发霉、美观便宜,更容易泡软,所以一些饭店和办红白喜事的人更喜欢用这种粉皮。
每年的8月份是亳州市白芷收获的季节,市民经常可以看到乡村道路上堆放、晾晒着大量的白芷。在谯城区谯东镇、华佗镇,暗访记者看到很多人正在家门口晾晒白芷,地上有熏药材的砖灶。
“有人宣传不要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但熏过的药材容易保存,不会发霉。”多位药农这样说。
回复:药农应科学、合理使用硫磺
刘青山介绍,硫磺熏蒸是中药传统养护方法之一。在中药加工炮制行业,硫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用于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贮运过程中,中药材容易腐败变质,甚至产生致癌性极强的黄曲霉素。通过硫熏,中药材干燥快、外观好,不易变质、发霉、虫蚀。
刘青山说,国家对硫熏使用量、残留量有规定标准。在标准范围内,部分药材可以使用硫磺熏蒸。但若超出范围,则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对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应如何辨别呢?刘青山介绍,可采取三种方法鉴别。第一,看,被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颜色往往过于鲜亮。第二,闻,被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通常会有一股较刺鼻的味道。第三,将物品送到药检所检验。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新介绍,对部分可以使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农户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把握硫熏量。另外,中药材加工企业可以与农户沟通好,直接收取新鲜的中药材。
评论:为百姓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从大米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辣椒酱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我们认识了硫磺……”如今,食品安全是国民关心的大事。特约评论员段向钟表示,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多下功夫,为老百姓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现场声音
1.市民:中秋节日益临近,目前亳州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加工、出售月饼的小作坊、小摊点。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制售环境也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的月饼,老百姓能放心食用吗?
回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强介绍,目前市局已在全市开展中秋期间食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月饼、肉制品、白酒、食用油等节日消费量大、高风险的食品。
王志强说,即使是小型生产点,也要办理卫生许可手续、工商营业执照手续等,必须要有与加工数量相适宜的场所、消毒设施等。
另外,王志强提醒,在购买月饼的时候,消费者要仔细查看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不买“三无”月饼。还要注意“四防”,即防止高档包装月饼质量低劣、防止虚高定价大幅打折、防止“健康月饼”名不副实、防止作坊月饼是“三无产品”。
2.市民:亳州的小餐馆、大排档很多,使用的油是否为地沟油?
回答:刘青山表示,之前市局联合公安部门对市面餐馆使用的油进行了检查,发现均是合格的。截至目前,亳州市还未查处一起有关地沟油的案件。
如何鉴别地沟油?刘青山说,消费者可以通过看、闻、尝鉴别。一看透明度,颜色发暗、比较混浊、有沉淀物、低温易凝固的可能是地沟油。二闻气味,有异味的油质量可能有问题。三尝味道,有酸味、焦苦味的可能是地沟油。
新闻推荐
在王凯、陆艳心中,农村是个广阔的空间夏日的蒙城,太阳炙热。清理垃圾,修建公厕,身为村官的王凯亲力亲为,成串的汗珠从他年轻的脸庞流下,众多的咨询电话让他无暇擦拭,而对...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