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市区魏武大道,市民正在大雨中出行。张延林摄
不等不靠抓抗旱
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7月29日至30日,在多轮人工增雨作业影响下,亳州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大部分区域有效缓解或解除了旱情,但仍有25个乡镇降雨量较小,百万亩作物旱情持续。
截至7月30日,全市739万亩在地作物有99万亩受旱,20万亩重旱。其中,玉米受旱70万亩,重旱14万亩;大豆受旱29万亩,重旱6万亩。
“从田间调查情况来看,受旱田块普遍出现大豆、玉米叶片卷曲、发黄,植株变矮,作物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市农委农技中心主任王敬才说,在部分重旱田块,玉米和大豆下部叶片已开始枯死,形势较为严峻。
据王敬才介绍,当前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轻则将造成生长缓慢、生育期推迟、植株矮小、产量降低,重则将导致玉米抽雄、吐丝困难,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导致绝收;大豆也处于开花关键生长期,伏旱可严重影响开花授粉,导致花荚脱落、秕荚增多、有效荚减少或枯死、绝收。
面对旱情,亳州市上下高度重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科学部署,全力抗旱。截至7月30日,全市已抗旱浇灌在地作物460万亩,其中,谯城区浇灌156万亩、涡阳县已浇灌128万亩、蒙城县已浇灌120万亩(含下雨解除旱情面积)、利辛县已浇灌56万亩。部分抗旱及时或因降雨而解除旱情的田块,目前作物长势较好,抗旱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科学调水助抗旱
针对7月上旬以来日趋严峻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县区迅速行动,把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抗旱工作,努力保障在地作物正常生长。
为支持抗旱保苗工作,市财政拿出了160万元抗旱专项经费,其中谯城区、涡阳县各50万元,蒙城县、利辛县各30万元;各县区政府也积极加大抗旱保苗资金支持力度。
“我们认真落实农技人员包保责任制,组织全市60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农民及时开展抗旱田管,督促指导抗旱田管各项措施落实。”王敬才说。
抗旱保苗,科学调水是关键。据了解,涡阳、蒙城、利辛县的河灌区充分开启现有灌溉站,向深沟输水,让农民利用排灌机械取水灌溉,谯城区和其它三县井灌区利用现有机井开展灌溉。
对水源缺少地区,重点进行补打机井。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机163台时,提水28.3万方,新打机井1821眼,其中谯城区新打739眼,涡阳县新打590眼,蒙城县新打380眼,利辛县新打112眼。
强化措施保抗旱
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5日前,亳州市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部分地区的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对此,亳州市将强化水源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合理增加干支流涵闸储蓄水量,及时开闸、开机引水、提水;加强抗旱机井、泵站设施管护,疏通沟渠,清淤机井,保障水源供应;对水源不足地区,突击新打机井,开挖“塘中井”、“沟中井”,确保抗旱浇灌不留死角。
“抗旱过程中,亳州市将注重抗旱服务,大力扶持各类农业专业服务队向农民广泛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抗旱服务,着力解决外出务工、年龄偏大等人员的抗旱难题,推动全市抗旱田管措施全面落实。”王敬才说,同时注重以点带面,以支持、扶持玉米、大豆高产示范片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抗旱为重点,辐射带动抗旱工作全面开展。
另外,注重宣传发动,推进抗旱保苗工作深入开展;注重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抗旱工作包保责任制,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强化督查,落实责任。
在抗旱投入方面,亳州市将进一步增加抗旱保苗财政投入,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打井、浇灌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群抗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落实各项抗旱田管措施。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3日下午3时许,位于蒙城县漆园镇五里方窑场一男子被土方掩埋。当日下午3点20分,消防官兵到达五里方窑场,发现一男子被埋在土...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