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国学进校园 润物细无声亳州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诵读中明礼修身

来源:新安晚报 2015-05-15 21:1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亳州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诵读中明礼修身

本土味儿足

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道家始祖老子、庄子,外科鼻祖华佗,魏武帝曹操……走在亳州的大街上,几乎每行走一段就能看到一处古迹,时刻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一定要将亳州历史和文化写进国学经典教材,让孩子们对亳州厚重历史有更多了解。”采访中,亳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员表示,2014年秋季开学,亳州市50多万中小学生书包里都多了本印刷精美的首批国学经典教材,国学教育创新已成为亳州市提升教育品质的一大抓手。

长期以来,亳州市各中小学普遍通过自编校本教材或选购国学经典图书等方式将地方传统文化纳入教学中。由当地市、县两级财政按照5∶5的比例,负担全市国学经典教育学生读本所需费用。

2013年6月,亳州市教育局从有关单位抽调了专门人员组成亳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编写小组,编写了一套六卷、涵盖幼儿园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共计10万余字的《亳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初稿。

《丛书》选编内容涉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老子》《论语》和唐诗宋词等经典诗文,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每册按专题除设立“修身励志”“家国情怀”“写景状物”“抒怀咏史”“情思感悟”“传统节日”外,还重点开设了“亳州古风”单元,植入亳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

润物细无声

“以前小不懂事,常和家人对着干,在家从不帮大人干家务,自从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放学回家我主动帮奶奶做饭、洗衣服,每天还给奶奶捶捶背,奶奶开心极了。”蒙城县板桥中学“十大美德少年”张可可对记者说,校园墙壁上的《新二十四孝图》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对国学经典名句“百善孝为先”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学经典诵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学生写作文时常引用学过的国学经典名句。”利辛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叶琳对记者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校校长程宏杰在师生身上看到了国学的魅力:礼貌用语多了,污秽词少了;笑容多了,怒气少了;自我批评多了,抱怨少了;孝顺父母的多了,顶撞父母的少了;参加活动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

李明昊是涡阳县城关中心校六年级学生,他用发生在自己身上切切实实的改变证实了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吟读了《悯农》,不仅使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而且让我学会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诵了《明日歌》,让我懂得了无论干什么都要时时早、事事早,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做一个惜时如金、充实快乐的人。”

如今,走进亳州市城乡各小学,校园里处处飘荡着悠悠古韵。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变得彬彬有礼,更加可爱了;诵读《弟子规》,规范了行为习惯,更加懂事了……勇超 亳宣  本报记者   王振宇  摄影报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从乡村到城市,从课堂到课外,亳州市各个校园内,每天都会响起孩子们的国学经典诵读声。

“学国学、诵经典,悟精髓、扬美德。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入社会,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说,“我们着力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在‘接地气\’的文化亲切感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于春风化雨中浸润孩子的人生底色。”

国学润校园

在亳州市很多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三五同学手捧经典读本,一边诵读,一边还在交流讨论。

记者日前走进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校看到,一些楼梯中间原本闲置的空间,现在被木质书架填充,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国学经典和其他益智书籍。与书架相接的楼梯边缘处,绿色的小草呈梯形分布,与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机无限的风景画。

而在教室墙壁上,展示的是学校有关国学经典活动的照片和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图案。

“我们学校共有12名特级教师,其中有8名始终参与国学经典授课,并为此做了潜心研究……”青云中心校校长程宏杰说,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诵经典园地,校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的国学经典气息。

随后,记者来到亳州市蒙城县城关二小、亳州市涡阳县陈大中心校和城关中心校以及亳州市利辛县中疃学区武楼小学,可以看到,国学经典教育也同样渗透到操场、橱窗、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置身于涡阳城关中心校课间操场上,听着3000多名孩子天籁般的琅琅诵读声,记者也不自觉跟着诵读。

快乐诵经典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一群身着古装的学生席地而坐,手捧《弟子规》,神情专注地朗读着,伴随舞台上响起的音乐,学生们显得饶有兴致,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记者在亳州师专实验小学看到,这是同学们在进行国学经典比赛的场景。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国学,亳州市各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各有“秘籍”,有的学校在教学中设置情景、故事、游戏,有的学校通过集体展示、艺术展演、国学韵律操、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动孩子诵经典。

记者走进亳州市许多中小学校园看到,学生们已养成学典用典的良好习惯。涡阳县城关中心校将国学经典诗词设置为上下课铃声,每天大课间学生们一起背诵《弟子规》,黑板上有“每日课前经典一句话”。

蒙城县城关二小除正常的经典教学外,每周还用校园小广播进行集中教学2次;许疃中心小学每周升旗仪式、课间操分年级安排集中诵读;板桥中学围绕“学经典国学,立君子品格”,每天开展“晨诵15分钟、午读15分钟、暮悟40分钟经典”活动。

“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比起枯燥乏味的其他学科教学,要显得灵活、有趣、有效得多。”亳州市涡阳陈大中心校政教处主任张跃民如是说。

蒙城县城关二小同学在诵读经典。

□编后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国人在传承吟诵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汲取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如今,亳州市“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部门精选教材,营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诵读之情,探索有效的诵读之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中,诵读经典国学,如与圣贤先哲对话,收获了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日积月累,必将沉淀为一种文化血液,奠定他们一生幸福成功的基础。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愿更多孩子,能幸福地沉浸书香;愿更多经典,能滋润孩子的心灵。

新闻推荐

两个月航拍《合肥超级全景》

——“裸婚创客”杨伟涛的100个昼夜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国学进校园 润物细无声亳州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诵读中明礼修身)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