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城县乐土镇,卢家笙远近闻名,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中央歌舞团、中国杂技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江苏、上海及其河南、山东以及安徽等地的专业、业余吹笙者就慕名前来卢家定做笙。
卢家笙在选材和制作上均与众不同:14簧,选用紫竹杆,上锅蒸煮后上火烤,晾干取直后做笙管,檀木做笙斗,用筒锣心分割做簧片。在制作过程中,要求笙管对缝,管管节对节。在卢家笙的制作上,除要求制笙的人要会吹笙外,从选取原料到加工完成一般要经过笙管选料、打磨、取直、打孔、簧片处理、校音、笙管安装等100多道工序,由于全部为手工作业,制作完成一把笙需要3天至4天的时间。
据卢家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卢俊军介绍,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笙制作技艺。如今,卢家有14人从事笙的吹奏和制作。2014年5月,卢家笙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卫国 摄影报道
◆ 85岁的父亲卢井友(左),现场指导卢俊军加工笙管。
▼ 卢俊军在测试刚制作完成的笙。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10月17日上午九点,记者来到蒙城县小辛集乡辛集社区刘勇家时,他正在服侍瘫痪在床的妻子汪莉起床,穿衣、梳头、喂饭,48岁的大老爷们干起“女儿活”有板有眼。...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