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按往常惯例应是外出务工者启程的“好日子”。然而今年的正月十六,蒙城县汽车会展中心里人头攒动,248家企业的招聘摊位被万余名求职者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解情况、登记信息、商谈待遇……一个个繁忙的择业场景,让两个足球场大的展厅,显得十分拥挤。
与众多求职者一样,有过硬电焊手艺的李红利,过完年并没有远行。正月十六一大早,32岁的他就急匆匆地从30里外的乡下来到招聘现场。十年前,李红利怀揣着一本电焊工证书,到浙江一带求职打拼,逐步掌握了精湛的焊接技艺,年收入也从开始时两三万元逐步增加到近十万元。他在老家盖起楼房、买了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今年春节回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决定留下来发展,这样既能照看孩子、孝敬父母,还能挣到不少收入。 ”李红利告诉记者,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焊接岗位引起他的兴趣。 “你看,这家企业保底工资加上按件计酬,预计月收入有六七千元,还有五险一金,并不比江浙的企业差多少。 ”经过初步了解,李红利登记了自己的信息,决定再到厂区看看……
与李红利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多年在外地企业从事中层管理的王永胜。他看到家乡的企业这次提供了不少待遇优厚的岗位,也十分动心。 “在外就业可能收入多一些,但远离家乡,失去的亲情是再多金钱也无法弥补的。 ”王永胜通过盘算家里家外“两本账”,感觉还是在家乡发展更好。 “招聘店长,年薪6万元,外加提成。 ”面对一家企业提供的优厚条件,他决定留下来一试身手。
据了解,蒙城县今年想待在家乡发展的返乡人士,约占五成左右。随着江淮汽车、北汽农工装备、汽车零部件供应巢等一批大型企业在该县落地生根,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动因。今年春节期间,该县开发区管委会、县人社局已举办了3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县内外300余家企业提供的众多岗位,吸引了3万人次前往应聘,较好地满足了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新闻推荐
3月24日,蒙城县农机部门主办春季农业机械展销会,汇集了40多家企业生产的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和农机具三大类产品。推出的大马力拖拉机、带空调收割机和智能播种施肥机等新产品吸引眼球。 本报通讯员...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