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产业强壮,发展脊梁挺起来 ■本报记者 任雷 文/图

来源:亳州晚报 2019-02-01 09:0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任雷 文/图

古井产业园物流广场,等待发货的大货车

产业兴则亳州兴,产业强则亳州强。

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首家百亿企业诞生,文化旅游成长为新的增长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幅居全省第1位……

2018年亳州市聚力主导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壮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成效日益显现,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产业的大发展,挺起了亳州崛起脊梁。

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有效转换

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2018年,编制了《“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技术转让、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等工作,破壁饮片生产实现新突破,1个药品新进入省医保目录品种,3家企业入选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57家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落户亳州市。亳州市获评为中药材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20万亩。建立中药产业发展、追溯、监管、诚信、协同五大工作机制,药品药材质量更有保障。

2018年,亳州市的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省政府评为A档。

近年来,亳州市抢抓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列入全省首批战略性产业集聚基地的机遇,实施亳州现代中药产业“369”提升计划,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产品升级。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中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不仅有“药”,还要有“医”。

华佗国医馆去年9月开馆,国医大师、全国知名中医定期坐诊,赢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截至去年,亳州市有4所中医院全部通过“二甲”复审,全市拥有11个省“十三五”重点中医专科,2位全国名中医、7位省级名中医、7位省级基层名中医;全市89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的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县一区全部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1月17日下午,在古井产业园物流广场,数十辆大货车依次排开,等待着装满古井贡酒后拉往全国各地。

进入春节旺季以来,叉车工李心愿和他的80多名同事,每天要不停的往返于成品酒库和货车之间。“来拉货的车太多,我们别说正常吃饭,喘气都怕影响了装酒进度。”李心愿开玩笑说。

正是在像李心愿一样的所有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才成就了2018年古井集团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

古井集团的可喜成就是亳州市传统产业质效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

2018年,食品工业规模企业发展到223家,规上食品工业产值增长12%;市、县食品产业园入驻企业109家,投资78亿元。

作为亳州的传统优势产业,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某种意义上就是亳州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8年,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辉煌战果,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蒙城县江淮安驰M5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全年生产汽车3.4万辆。利辛县富亚纱网有限公司上榜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市新培育全国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8家、省级成长型小微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家、省级新产品6个、“安徽工业精品”7个。

2018年,亳州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谯城区、蒙城县分别位列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县。

技术改造撬动工业发展活力

去年4月10日,亳州经贸科技学校与广东卓瑞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签约仪式,引入工业机器人专业。

无独有偶,2017年,亳州工业学校已经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市场需求。

2018年,全市共有24家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52台,机器人及系统总投资9820.5万元,9家企业通过省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认定,江淮安驰汽车公司等3家企业机器人应用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2018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较快增长,增幅居全省第1位。

“企业技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生产装备、技术、能效、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这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新兴工业强市建设目标,着力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切实加快工业技改项目建设。

亳州市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立足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每年组织编制亳州工业技改投资“三百工程”项目库和投资导向计划,并动态调整,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入库项目调度,定期组织召开工业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县区和项目单位对接,促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亳州市扎实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大对企业项目建设的支持,进一步加快新兴工业强市建设步伐。2017年以来,亳州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亳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招商引资政策的通知》《关于亳州市支持新兴工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机器人推广应用的通知》及《关于促进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着力加大工业技改投资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2018年,全市共有323个工业项目获得省、市专项资金支持。

技改这根十分有效的杠杆,撬动了亳州市工业发展活力。去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

文化旅游成为亳州新增长极

1月18日下午,亳州古城南京巷钱庄内,来自辽宁的客人孙明一家三口正在景区内游览并拍照留念。据南京巷钱庄景区负责人介绍,南京巷所在街区外立面改造于2017年开始,2018年完工。改造前后,景区客流量变化明显。2018年比2016年客流量增长了近17倍,全年达到333574人次。

亳州文化旅游正在走出深闺,既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进行培育,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文化旅游产业以改革促发展,以整合促提升,以宣传营销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实现了快速发展。

亳州市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联合省文化旅游厅推出“道源问道”中华传统文化之旅精品示范线路,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2个,新增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古井酿造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花戏楼、尉迟寺遗址保护规划均获省批复。深入实施精品示范工程,完成亳州古城北关历史街区精品旅游线路改造,建成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二期工程,新增3A级旅游景区6家,亳州古城、林拥城等5家景区创建5A级、4A级旅游景区工作扎实推进。

不仅如此,亳州市还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游客集散中心、郑店子游船码头、旅游公交系统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林拥城、涡河景观带、宋汤河绿道和凤尾沟绿道4条城市休憩带建设,投资约1.5亿元建成城市景观亮化工程,新建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新增停车位,新建、改扩建近200座旅游公厕。

据统计,2018文化旅游年活动精彩纷呈,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

多项举措培育扶持产业发展

2018年7月21日,位于亳州经开区的安徽省健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比他们预计开工的时间提前了大约一年。

“现在实行了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我们可以一边报批手续,一边建设,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该企业董事长聂连平介绍。

承诺制改革试点这是亳州市多举措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的一个缩影。2018年,亳州市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7.9%,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71%。

2018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报,对“亳州市大力推进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予以通报表扬。

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近年来,亳州市出台多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培育、扶持产业发展。

2018年,亳州市继续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出台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1-11月份,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7.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占固定资产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6.3%提高到71.4%。蒙城在36个二级县中排名第10位,比2016年上升5位;涡阳县在24个二类县中排名第5位,比2016年上升1位。

2018年以来,亳州市通过“政企直通车规上工业”平台推送“四送一服”、创优“四最”营商环境、落实“六稳”、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涉企惠企政策123次,浏览量达20300人次。截至目前,“政企直通车·规上工业”平台收集企业反映问题988件,回复988件,办结979件,办结率99%,回复率100%,满意率95%以上。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到强,一个拥有现代产业体系的壮美亳州,正以崭新的面貌,昂首走进新时代。

新闻推荐

蒙城行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2018年以来,蒙城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工作要求,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保驾护航,促进...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强壮,发展脊梁挺起来 ■本报记者 任雷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