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
产业扶贫“打通”致富路
村里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加工出口欧美的蔬菜,贫困户不用出远门也能找到好工作!近年来,蒙城县聚焦产业扶贫,大力推行“四带一自”模式,突出“两业”促“两生”,大力发展“三有一网”扶贫新路径,不断放大扶贫效应,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之前,蒙城县已经顺利“摘帽”。
贫困户家门口种出口菜
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西兰,两年前丈夫做了心脏手术后无法干农活,生活的重担全压在50多岁的郭西兰身上。一年前,她成为精益诚冻菜出口基地的常年务工人员,每天收入80元,每年还享受午收、秋收各7天的农忙补贴。
精益诚公司由下岗女工陈文芳牵头创建,是当地一家冷冻蔬菜出口基地,主要种植西兰花、荷兰豆、毛豆等10多个优势品种,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该公司长年需要大量固定用工。据统计,在该公司务工的群众有460人,人均月工资2400元以上,其中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06人,人均年工资1万多元。
此外,精益诚公司还开展土地流转,增加农户资产收益。目前精益诚在小辛集乡流转土地6000亩,每年支付土地租金540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45户214亩,支付贫困户租金19.26万元。
“三有一网”助力产业扶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蒙城县紧抓政策引领,助推产业发展再扩面,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该县72个园区和310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深入实施全产业链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新路径,切实打通贫困户脱贫致富新路。
首先,做到村有当家产业——全县60个贫困村,村村都有一个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2378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有21348户参与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人有一技之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5982人拥有一技之长,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16~60周岁)的53.73%。
其次,在网络扶贫方面,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以及278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县、乡、村网点覆盖率100%。青火梦工厂、阿土部落、易农批等15家电商企业通过开办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吸纳就业、推动农产品上线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行动,帮扶贫困户增加收入。邵泽涛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涡阳县——
扶贫驿站带来“新希望”
缺乏一技之长、又要照顾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务工,这导致一些农村家庭贫困。为此,涡阳县将劳动者就近就业作为脱贫主攻方向,大力建设就业扶贫驿站。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该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11.59万下降到2017年底的2.68万。2018年计划脱贫5263户12947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96%,整体贫困状况显著改善。
扶贫驿站里找到好工作
刘影是涡阳县龙山镇段营村村民,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原本在家门口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她,现在没有了这样的烦恼。原来,她在村里一家服装厂工作,做自己熟悉的缝纫活,这里也是一处扶贫驿站。
2018年3月,段营村启动就业扶贫驿站项目,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宁波服装企业,建设了扶贫驿站。如今就业扶贫驿站里一半以上的工人是贫困户。在这里上班,除了拿工资,还有伙食费、满勤奖、年终奖、工龄奖等。这份计件制的工作,让刘影每个月挣到约两千元。
“把就业扶贫驿站建在贫困户家门口。对贫困户来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脱贫增收;对企业来说,破解了招工难困境;对村里来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多赢。”段营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说。
扶贫驿站贫困村全覆盖
涡阳县坚持“围绕产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物色群众参与基础广泛、产品销售渠道成熟的项目入驻驿站。比如,星园街道田小庙村就业扶贫驿站发展道远工艺品加工,曹市镇辉山村就业扶贫驿站发展医用纱布等来料加工。因技术、市场成熟,这些驿站发展比较顺利。
为继续增加扶贫驿站的入驻项目,涡阳县人社局多次赴浙江、福建对接,同时联系本县经开区明星企业,积极为扶贫驿站引进项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贫困劳动者在驿站就业收益。
同时,涡阳还强化驿站、车间建设的督查调度和指导,成立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督查组,配合县督查中心,对全县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进行全面督查,每周一次。该县对政府投入的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据了解,2018年,涡阳县共申报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车间85家,拨付建设补助资金830万元,做到了贫困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26家,带动就业人员713人,其中贫困人员370人。李大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三人分别承包小区及关联地库建设,工程完工后,600余名工人却迟迟领不到工资。春节前夕,蒙城县公安局接到该县人社局移...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