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亳州 今日蒙城 今日涡阳 今日利辛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今日蒙城 > 正文

促进改革强保障 激发“三农”新活力 市委一号文件解读(三)

来源:亳州晚报 2020-06-05 10:0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市委一号文件解读(三)

2019年9月21日,蒙城一农民在丰收节上展示丰收成果 张延林 摄

改革是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等,这些举措必将为亳州市“三农”发展增添新动能。

补上“三农”短板、实现乡村振兴,既要改革添动力,也要资金、人才等作保障,市委一号文件同时明确了强化农村补短板的保障措施。

以改革激发农村新活力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的意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村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3100个。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健全农业水价形成、节水激励和用水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强化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执法能力条件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县级主导、乡级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体制,明确部门和乡镇职责,落实县、乡、村三级宅基地管理力量。加强对宅基地申请、审批、使用的全程监管,落实乡镇联审联办、“三到场”等工作要求。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健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

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扩大“三变”改革范围,力争完成“三变”改革的村达85%以上。完善参与“三变”的市场主体与村集体和农户利益联结、合作经营、收益分配等机制。完善县乡联网、符合农村实际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选择一批村加强财政资金支持,推进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减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8%。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

投入有保障加快补“短板”

补上“三农”短板、实现乡村振兴,既要改革添动力,也要有资金作保障。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市直各部门要根据补短板的需要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支持县、区政府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

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从政府债券资金中切块安排用于脱贫攻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区政府要在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在省批准的限额内,鼓励县区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落实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措施。

要落实好国家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政策,优化精准奖补措施。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立足县域,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积极争取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

要推深做实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实施农业信贷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等政策,继续推进“劝耕贷”业务开展。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等级评价,扩大“信易贷”产品覆盖面。健全政策性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实施大豆、玉米目标价格保险,继续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经办机构及时足额理赔。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实行农业设施用地联动监管,严禁以农业设施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

探索建设用地规模预留和规划“留白”机制,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争取省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至少安排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简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人才与科技助乡村振兴

补上“三农”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科技的支撑。

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持续组织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探索建立柔性引进专业实用人才机制。

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南繁科研育种、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推动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以上。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加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实施乡村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力争到年底前,全市建设益农信息社1010个。

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补上短板。

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全面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巩固基层减负成果,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本报记者汝平)

新闻推荐

热心村民慰问一线禁烧人员

唐殿学(右二)向禁烧人员捐赠物品本报讯6月2日上午,热心村民唐殿学、邓淑娟夫妇把20件矿泉水、20箱方便面送到蒙城县漆园街道...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促进改革强保障 激发“三农”新活力 市委一号文件解读(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