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福本报记者陶必福
如大鹏展翅、似出水蛟龙,淮北平原新的东西大动脉正游弋于楚汉之争古战场,登涉故,踏垓下,越淮海,等待着年底通车号角的吹响,呼唤着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腾飞,这就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的第二横——泗许高速公路。
该路路线全长204.5公里,概算投资89亿元,其中作为安徽省本年度惟一通车的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宿州段全长91.47公里,计划投资36.89亿元,共有土石方1180万M3,全线共有大桥11座,中桥26座,小桥16座,圆管涵45道,盖板涵和通道203道,箱涵63道,分离立交56座,支线上跨34座,互通立交5处,停车区2处,服务区2处。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8米,路面宽23.5米;该项目东起泗县屏山镇大彭村,自东向西,途径泗县、灵璧北,在苗庵、蒿沟附近与京沪高铁和宿淮铁路交叉,在宿州北上跨京沪铁路和G206,终点在与合徐高速公路形成的皖北最大的符离集枢纽。
自2007年试验段开工以来,泗许建设团队处处创新,以打造平原区典型示范工程、品牌工程、廉洁工程和文化之路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高速公路为己任,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树廉政,科学调度,统筹兼顾,取得了进度可控、质量合格、安全生产1182天零死亡、廉政建设无案件、项目稳定的优异成绩,各项建设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
泗许高速一期工程路面主体工程早于10月6日完成,现在正在进行房建、交通附属工程突击收尾,主要是机电收费系统调试和交通安全工程如护栏、标志标线、隔离栅及部分绿化工程扫尾;收费员已招聘结束送到省交通集团芜湖集训基地培训,本月底下月初上岗;建设施工监理正在围绕年底通车目标夜以继日全力突击,完善功能。
A
“三个串联”:彰显建设意义
泗许高速公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点工程,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东西串联多条国家高速和国省道,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的实实在在重点工程,是确立宿州、亳州交通区位优势的关键工程。“三个串联”,可以充分说明泗许高速公路对落实省委“加快皖北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串联:将安徽最北端三大城市宿州、淮北、亳州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互补加强,提升皖北中心城市整体优势;
第二串联:泗许高速公路犹如玉带将公路沿线众多的煤矿——“黑珍珠”连珠成串,有利于皖煤东运,豫煤东进,是皖北大地丰富煤炭、农副产品进入长三角乃至上海或出口通江达海的在长江以北又一重要陆上坦途;第三串联:泗许高速自西向东串联多个历史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如魏都许昌、魏陪都亳州;就宿州而言,文化名胜不胜枚举,如萧砀书画之乡、埇桥马戏之乡、灵璧奇石之乡;古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近有淮海战役主战场,还有千古绝唱霸王别姬、垓下古战场、著名泗州戏等,多与三国有关,从这个角度讲泗许高速公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旅游之路,建议旅游部门开发,从泗县至许昌开发两日游。
B
平原高速:节能环保典范
泗许高速公路建设将关口前移,从设计到施工,从路基到桥涵,从主体到附属,全面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理念。
泗许高速公路项目办将资源节约放在首要位置,创新性地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平原区高速公路低路堤研究和平原区高速公路低高度梁课题研究,节省永久性占地873亩和取土坑289亩,大大节省投资近亿元,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双重节约耕地、保护环境,满足功能与降低成本的有机结合,树立了平原区构建资源节约型高速的典范,继续推广应用于泗许路续建工程和徐明高速公路上。煤矸石研究课题,减少取土场用地和煤矸石占用土地,实现双重节地,社会效益显著,每10万方填土节约土地60亩,据核算,利用煤矸石填筑路堤,代替土源18万方,节约取土坑用地120多亩,有效缓解高速公路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粉土施工设计研究课题省部联合攻关项目,开发利用当地廉价的材料资源,从而大大降低工程造价。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作为依托工程的安徽泗许高速公路,还可以推广到安徽省其它具有类似土质条件的高速公路,以及进一步推广到黄、淮河流域土质相似的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具有粉土的地域地区的公路建设。
该项目出台专门的取土坑精细化管理办法,实现了全线105个7000亩取土坑无一浪费,节约土地699余亩,在省内尚数首次。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宿州市三角洲公园开发余土及阎河堤土,节约土地650余亩,社会效益显著。在保护沿线林地方面,做到了界限分明、用林有据、护林有方、资料齐全,受到了国家林业总局的高度评价。在保证质量、功能不降低的原则下,通过优化设计,避开村庄,减少拆迁,取消支线上跨4座,节约投资800万元。
C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交通
项目办创新建管模式,共建和谐交通。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理模式,项目内设总监办,由业主人员及各监理处处长兼任总监办成员,此项举措对满足相关监理规范,对各监理处统一要求和管理,加强沟通和协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集团公司节约投资约1000万元。实行大驻地制,路基路面监理“一站制”,解决了过去监理组小,监理单位不重视、投入少以及以往路基路面施工过度过程中监理脱节、交接缓慢的问题。创新“一图一表管理法”,进行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在所有参建单位驻地成立农民工工资管理办公室和信访办公室,实行劳务审批制、用工登记制、开工许可制等解决社会热议、政府关注、企业头痛的农民工工资管理,实现了项目的和谐共建。
项目尊重地方,兼顾建设与地方利益。皖北地区人口密集,水系路系复杂,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出资为当地百姓修建乡村公路,及时修补当地路系、水系,还地还路还沟于民;原设计全线改路改路有160多处,最后,为保障和谐共建,增加363处,确保地能耕、路能行、水能通。“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用心沟通,在路基7标境内为沿线群众搭建“爱心桥”。
项目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建设思想,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尤其在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如取土坑,进行事先挖移并保护表层腐殖土,工后用于边坡回填绿化,迅速、经济、有效地恢复生态;对沿线表层耕植土采取了施工期集中堆放、绿化时集中使用的方案,一方面既可以保证项目绿化效果,另一方面可减少弃方数量,少占弃土用地,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有效缓解了平原区寸土寸金与高速公路建设之间的矛盾。
与公铁部门合作更是树立了和谐共建的典范。跨合徐高速、本项目桥梁工程共四次跨越合徐高速,路基土石方、路面、标志标牌、标线施工共八次与合徐高速交叉,合徐高速车流量大、车速快,危险隐患较多,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八次与合徐高速的交叉施工全部平安顺利圆满完成。京沪线2~3分钟一班火车,车流量大,速度快,号称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跨铁架梁难度极大。建设办自2006年进场以来即积极协调论证架梁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取得了铁路方提供的一次性封锁最长达45分钟和断电的难得架梁时机;3月22日15时35分,最后一片100吨箱梁稳稳地准确就位,标志着泗许高速公路宿州段成功跨越世界上最繁忙的津浦铁路;跨越京沪铁路施工开创了集团公司涉铁施工的新模式,自本项目开始集团公司与上海铁路局签署了双边合作框架协议,对二期亳州段跨京九铁路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D
精细管理:处处创新处处新
建设办深知精细化管理对工程建设意味着什么,为此,秉承“质量即品牌、质量即创造、质量即价值、质量即文化”的信念,从原材料到施工工艺到施工过程,从路基到路面到附属工程全力推进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的精细化,以质量保进度,向安全要进度,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建设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位建设者心中。
围绕“四化”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精细化,大力推进精品工程建设。
质量管理,制度先行。制定36项精细化管理办法,从施工的各方面予以细化和明确。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在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迅速解决,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坚决处理,绝不手软。
组织专项检查,落实工程首件制,保证施工质量。坚决落实建设办下发的对工程首件制的管理办法,对第一根桩、第一片梁、第一根柱等完工后进行开展技术交流,分析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等问题,以提高水平指导后续施工。对首件不通过的坚决不允许后续施工,甚至要求停工整顿,然后再次完成首件并得到认可后方可继续施工。
督促各施工单位及监理处经常性检查质保体系运转情况,并定期检查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质保体系的作用。认真对照承包人投标文件承诺,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合同段进场人员资质和进场机械。针对北方冬季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多团雾、空气能见度低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突出靓丽的颜色设计,在黑色沥青路面上,在省内首次创造性的采用乳白色护栏、隔离栅,一根根乳白色的纳米立柱光滑细腻、高低一致、线形笔直顺畅、醒目耀人。与乔灌混植的边坡和防眩树种亮化的中分带自然和谐,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坚持因路制宜,做好色彩文章。建设办主任亲自带队三赴江苏等高速公路建设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论证,取长补短,最终确定对标线、柱帽、钢扶手进行颜色优化,大大增强冬季雨雪条件下路面各种附属物的区分度,确保司乘人员的行车安全。同时坚持采用奥地利进口品牌swareflex道钉,道钉颜色与标线相同,该产品具有夜间反光强度高、穿雾力强,耐久及耐候性能好的优点,宛如道路的明亮的眼睛,大大增加了夜间反光性能。同时标线优化后每50米设置一开口,保证雨水及时排出。
项目办还组织项目精干力量,成立QC质量攻关小组,全面开展QC攻关活动和劳动竞赛,创新路基工程施工,创新雨季突击土方进度的新方式,创新结构工程施工,创新路面工程,实行全幅摊铺,减少了以往水稳摊铺过程中的纵向接缝,也减少了离析的产生。
浅碟式硬路肩排水沟、急流槽和路基排水边沟构成的立体式排水网络,既防止边坡冲刷,又利于农田涝时排涝减灾。硬路肩排水沟和边沟滑模施工工艺是利用渠道成型机进行混凝土施工的工艺,在省内尚属首次,具有提高功效和外观质量、减少工程占地、环保、表面光滑美观等优势,同时解决了浆砌片石边沟勾缝脱落、表面剥蚀等质量通病,防渗水、防侵蚀能力明显提升。
E
以人为本:安全零死亡
项目自2007年试验段开工以来,项目办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安全生产,实现了1182天安全生产零死亡,即将创造省内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历史上的奇迹。
采取一图一表管理法,各标段、各工序、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到人,严盯私防,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更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图,实施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对于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严格追究、严厉惩罚。作为全省“单元预警法”试点,实行“一校一会一志”,通过一线工人夜校、施工班前会、施工日志认真开展“单元预警法”,保障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介入安全生产管理。如跨合徐高速、跨京沪铁路施工前,召集驾驶员代表、交警大队等多方进行充分论证。交通管制中,引入公安、新闻媒体、当地政府、高速公路指挥部等齐抓共管。建设办自2006年进场以来即积极协调论证架梁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取得了铁路方提供的一次性封锁最长达45分钟和断电的难得架梁时机,成功跨越世界上最繁忙的京沪铁路。
项目办以创建“平安工地”为契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夯实安全基础,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重视安全预案,加强隐患排查,狠抓一线安全生产管理;铁腕抓安全,与各单位第一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新法,将民工工资管理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源论证安全施工方案,公铁联合,路地(政府、公安)共防,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体制,做到重视安全生产如履薄冰,安全方案胸有成竹,现场管理脚踏实地,保证了“平安工地”的实现。
F
拓展功能:文化、旅游之路
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项目办充分考虑拓展高速公路的功能,在打造精品工程的同时,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之路。
在附属工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对管理公司、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房建布局采用汉风徽韵建筑风格,在小品造型、文字图案内涵中,充分融入当地书画之乡、奇石之乡、马戏之乡、虞姬、泗州戏、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等历史文化元素,通过装饰图、小品、奇石、书画、文化墙、群雕、广告牌、宣传栏等围栏图案体现淮北地域文化和楚汉历史文化,建文化之路,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泗许高速公路宿州段的建成通车将这些旅游资源串联,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之路。
该项目毗邻汉文化发祥地,地处有深厚文化沉淀的汉风腹地,按照汉风楚韵的思路,采取园林化四合院布局(传统、温馨、安全),建造沿线收费、服务、管理用房,形成特有风格,雄浑凝重大气,可谓“低调的奢华”,令路人过目难忘。同时在小品、围栏、照壁、内饰等中充分吸收中原文化、汉文化的精华并得以良好展示。
泗许高速公路自西(许昌)向东(泗县)串联多个文化名城、历史事件、人物,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就宿州而言,文化名胜不胜枚举,如萧砀书画之乡,埇桥马戏之乡,灵璧奇石之乡;古有陈胜吴广大泽乡,今有淮海战役主战场,还有千古绝唱霸王别姬,垓下古战场,著名泗州戏等。泗许高速公路似彩带将这些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开辟出新的以三国人物事件为主的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之路。
新闻推荐
1月28日,市民在亳州市区街头挑选新春年货。春节来临,亳州市街头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琳琅满目,红红火火春节市场吸引了众多市民选购,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 刘勤利摄...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