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元老人向记者展示代理员为他办理的低保本
10月26日上午,85岁的谯城区华佗镇村民郭登元老人从邮储银行走出来,拿着刚取出来的800元低保款,他的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更让他高兴的是,当年申请办理低保时,竟没让他操一点心,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低保本。自2007年镇里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后,老百姓办事方便快捷多了,生活也变得轻松起来。
年老患重病 无奈要办低保证
金秋时节,乡村里阳光明媚,隐隐听见收音机里传来戏曲的播放声。弯曲的乡村小径深处有两间红砖小房,没有院落,旁边简单搭建起的是一个更小的厨房,门前两位老人正悠闲地听着《醉打金枝》。他们就是郭登元夫妇。
俩老人说,昨天的这个时候他们还犯愁呢,因为又到了郭登元去医院看病抓药的时候,可是打开家里的储钱柜,却发现里面几乎已经空了。“我们的低保款该领了吧。”正犯愁的郭登元当时被老伴郭赵氏这么一提醒,立马来劲了。他赶忙找出低保本,去了银行,不一会儿,就拿着8张百元大钞回来了。
郭登元说,八年前他被查出肺结核晚期,咯血严重,除了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外,平时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年迈的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没有经济来源。子女们虽说也孝顺,但各自的经济状况也不好,对他们的接济只能够维持生活。
但长年不断的医药费却是一个不小的开支,没办法,郭登元想到了国家的低保政策,决定向国家求助。
有了代理员 群众办事不犯难
2007年,正值谯城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开始年,让郭登元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向当地村委会提交了申请和相关材料以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到了低保本。
“没想到办得这么快,真没想到!”郭登元说,之前听说过老百姓办事难、找不着门路、四处绕圈的事情,加上自己不识字,也不认识能办事的熟人,该去找谁,哪个办公室在哪都弄不清楚。所以,他心里一直都挺担心办低保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郭登元还清楚地记得有个代理员让他去签字按手印时的情景,“进他办公室以后,他一脸笑意相迎,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还搬个板凳给我做。”当有所准备的郭登元从兜里掏出一包刚买的香烟要递给那位代理员时,他死活不肯要,还一直不停地说,为群众办事应该的。签完字后,那名代理员就自己拿着材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直到领导把该签的字都签了,把该盖的章都盖了。
“老百姓以前办事得往返四五趟,磨破嘴、跑断腿,也不一定能办下来,现在好了,只要动动嘴,就有干部为你跑腿,政府为百姓服务得真周到啊!”郭登元说。
全程代理制 群众满意省大事
“我们村里还有许多办理过流动户口、补办残疾证的村民,他们都跟我一样享受到了全程代理服务,省了好多事。”郭登元说,自从有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通过村代理室提出申请,由村干部担任代理员统一办理即可,把过去的干部动嘴、群众跑腿变成了干部跑腿、群众动嘴,实现了农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愿望。
记者从谯城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是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亳州市谯城区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制度规范、服务高效”的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实现了服务项目明细化、代理流程规范化和全程监控智能化,项目全覆盖,服务无盲区。
初步统计,自2007年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运行至2011年底,全区已办理全程代理类事项20余万件,办结率98.5%,群众满意率接近100%。
记者 郭玉岩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如今,市民在网吧上网时,一打开网页浏览器,“亳州市文化旅游局提醒您: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醒目标语就会出现在眼前。连日来,市文化旅游局在全市网吧推广“...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