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宇正在修理药机刘心珠 摄
因为喜欢, 所以卖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区工业经济兴起,大批市外企业入驻亳州,亳州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这种大环境的催促下,技术性工人越来越受到青睐。十年来,亳州市社保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了更优惠的政策,让他们更方便的找到工作。今年43岁的陈振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掌握了一门技术之后,他成功地迈向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之路。
目前,陈振宇在市四通药机有限公司从事药机改造工作。除了改造器械,他还在教导一些来自豫皖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如何去操作。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陈振宇的工作地点。这是一间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大车间,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器械。此时,约有30多名学生正在车间里进行学习和操作。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折射进车间里,显得格外的祥和。
陈振宇告诉记者,所谓药机改造,就是在原有的切药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先进的高端电器控制设备。现在,他不仅一边改造药机,一边教学生操作方法。同时,还负责药机出售后的产品信息反馈工作。
虽然看起来工作忙碌又繁琐,但陈振宇丝毫没有觉得麻烦。他说,他现在之所以还干的这么带劲完全就是因为喜欢这一行的缘故。“因为喜欢,所以我才觉得做起来没有压力,才更喜欢去做这一行的工作。”他说。
碰壁后摸索正确方向
十多年前,陈振宇还没有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时,在外打工碰了很多钉子。“那时候我没有学过技术,也不知道有培训这回事,在外面打零工闯荡了好几年,但待遇一直不好。”陈振宇说,“那时候,我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地都待过。但没有一个地方让自己觉得有归属感。”
受挫之后的陈振宇决定回家学习一门技术再继续出去“闯荡江湖”。回到老家后,他到了一家学校学习电工技术。学习了半年之后,他再次出山,情况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
“学习了技术,台阶变高了,在就业上,我就可以选择一些门槛比较高的职业,再加上我之前累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找工作时不仅打破了以前四处碰壁的局面,反而变成了一些企业争抢的对象。”陈振宇笑着说。
家门口就业 找到新舞台
在外面飘荡了多年,陈振宇还不忘工作之余继续坚持学习技术。他介绍,2002年,自己在湖北的一家企业工作,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拿到了4000元的高薪。直至2009年,陈振宇决定返回老家就业。
当问到他为何放弃外面诱人的待遇,而选择回家时,陈振宇笑着说:“毕竟我的老家是这里的,早晚有一天还是要回来。”陈振宇表示,近几年,家乡飞速发展,大批的企业开始入驻亳州市,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就业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也提供了许多理想的岗位,于是他选择了“回家”。
“更重要的是,在家里就业,让我更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工作起来也更安心。”陈振宇说。
记者 刘心珠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0月30日下午,亳州市与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数字城市、智慧亳州”。中国联通智慧城市云平台重点承载交...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