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阳光下,老人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晒着最爱吃的柿子
“刚搬来的时候还怕敬老院不好,搬进来才知道好得很!吃穿不愁,也不觉得孤单……”10月11日,谯城区张店乡敬老院的李玉兰老人向记者描述了她进入敬老院以来的幸福生活。
十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亳州市敬老院已达到135所,入住五保老人12000余人。目前还有多个正在改扩建的敬老院,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五保老人可以入住环境设施良好的敬老院。
敬老院里有依靠
穿过一条齐整的乡间小路,张店乡敬老院就在眼前了。还未进大门,便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大院内,满头白发的老人三五成群地坐着,打骨牌、下象棋、打扑克……
“为君的应有容人义,念只念老亲翁年迈苍苍白了须……”在院子中央,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听着收音机里《打金枝》的片段,轻声地随着哼唱,手里摆弄着一盆红红的柿子。
老人叫李玉兰,张店乡后李楼村人,2008年入住敬老院,从此,敬老院就成了她另一个家。“老头子去世后,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辛苦倒不怕,就是太孤独。”因身体原因,李玉兰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后,李玉兰失去了依靠。“我自己地里能生产粮食,手里也有点钱,可一个人总觉得没意思,一顿饭不做就得饿着,生病身边也没个人。”在村支书的劝说下,李玉兰就来到了张店乡敬老院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吃穿不愁乐无穷
“来,看看我们的小菜园。”热情的李玉兰领着记者来到后院,齐整的篱笆内种着白菜、葱、萝卜等多种蔬菜,在篱笆外一角还围着一个大围栏,围栏里养着四头白胖胖的大猪。“你们年轻人现在不都讲绿色食品吗?这些都是我们打发时间种养的。”李玉兰说,敬老院的院民会根据大家的喜好和时节,调整菜园内中的蔬果,为每日的伙食加餐。
记者注意到,在敬老院大门处的一个黑板上,详细地写着一周的伙食安排。豆腐、小鸡、冬瓜、红烧肉……“我们都在要求呢,不要再给我们做肉吃了,吃腻了。”看到记者在看黑板上的菜谱,院民们纷纷开起玩笑,表示伙食太好,把嘴都吃“刁”了。
在老人的房间里,记者看到,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电视、电灯、衣柜一应齐全,衣柜内还放有敬老院按季节发放的崭新衣物。
“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李玉兰说道,自己经历过战争年代,六零年饥荒,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住个不漏雨的房子,然后吃个饱饭。进入敬老院后,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还是共产党好啊,让我这老骨头还能享享福。”说着李玉兰的眼角不禁红了。
“家人”相伴暖融融
“我们这里都是没有子女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了,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指着晒在太阳下的柿子,李玉兰说这些柿子是一个院民得知自己喜欢吃零食时,特意从亲戚家给她带来的,让她解个馋。为生病的院民开小灶、饭后一起聊天娱乐、一起打理大家的菜园儿,都成了这些老人生活中的乐趣。
自敬老院开办以来就来当院长的田金才,更是亲眼目睹了敬老院的变化。2004年张店乡初建敬老院,让五保户有了可以归宿的地方,但由于初建时条件简陋,房屋仅有21间。为了让老人们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2009年张店乡对原有的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房屋改建至41间,且设置了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等文化娱乐设施。“看着老人们能在这享受晚年,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田金才说。
十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截止到2012年亳州市共有敬老院135所,入住五保老人12000余人。目前还有多个正在改扩建的敬老院,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五保老人可以入住环境设施良好的敬老院。 记者 李锦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0月11日,省政府法制办检查组来到亳州市,对亳州市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为加强对行政复议和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亳州市将行政复议工...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