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亳州新闻 > 正文

抨击陋弊 行动显担当

来源:亳州新报 2012-12-31 16:55   https://www.yybnet.net/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砂船被吊出水面张延林 摄

“说说‘车德\’那些事儿” 共同捍卫“车轮上的道德”

一个闯黄灯加速,可以让你不再为等红灯而“煎熬”;一个强光车灯,可以晃得对方为你让路;一个紧急刹车,可以让你享受自由驾车的惬意;一个干扰摄像头的电子狗,可以让你逃过处罚……但你可能因此给素昧平生的路人或自己带来大麻烦。这些行为不单是个人陋习,也是道德的缺失,更会让这个城市杂乱无章,失去灵魂。

2012年8月6日起,本报连续推出“行车有道,停车有德——说说‘车德\’那些事儿”系列报道,分别从现状、陋习、扰民、花招、反思五个方面,深入剖析“车德”缺失对道路安全、城市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呼广大驾驶员共同捍卫“车轮上的道德”。

据交警部门统计,仅今年7月份,亳州市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700余起,受伤26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端于不文明驾驶。唤起人们对“车德”的关注,让“车德”成为驾车时的透明约束力已刻不容缓。

此次系列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很多车主纷纷来电,有的愤慨地讲述自己遭遇的不文明驾车行为,有的理性地建议如何加强“车德”,更有“胆大”的车主自曝驾车时做过的“缺德事”。关注“车德”、提高“车德”,共同捍卫“车轮上的道德”,我们希望潜移默化中,这座城市的交通会更加安全、有序、和谐。 记者 丁静

“关注城区礼炮扰民” 封住“大嗓门” 还市民清静

5月16日,本报推出了“关注城区礼炮扰民”系列报道,共分为《谁来管管礼炮的“大嗓门”》《多个“婆婆”都有难念的经》《“新事新办”能否让礼炮“闭嘴”?》《礼炮咋管理?市人大代表有话说》4篇。

报道推出后引起了市民热议。一些市民拨打了本报的热线电话,不仅发表了自己对鸣放礼炮的一些看法,还为如何管理礼炮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采访中,记者通过走访市民、礼炮经营者、管理部门、市人大代表等,不仅记录了礼炮过街造成的“鸡犬不宁”、广大市民表现出的不满,也在听取各方面的声音,让大家为礼炮管理工作“开方抓药”。

按照亳州的风俗,婚丧嫁娶最好请个“响”,显得排场、有面子,否则,就显得太寒碜……其中一种新型的礼炮在亳州日渐盛行,在震天响的炮声中,礼炮吸引目光的同时,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困扰。到底是市民要对礼炮“宽容”,还是要限制或制止礼炮扰民?本报抓住这一市民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策划了关于礼炮的系列报道。

其实,礼炮扰民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何管理礼炮?这不仅是热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本系列报道在关注“礼炮”的同时,更是倡导广大市民“新事新办”,用一种文明、环保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自家欢乐他人怒”的局面。 记者 李锦文

“关注非法采砂” 不让“砂耗子”毁了母亲河

3月8日,本报在A05关注版以《非法采砂治乱为啥这样难?》大篇幅报道了亳州市治理非法采砂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局,找出对非法采砂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并通过采访业内人士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针对非法采砂对症下药,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好评。

近年来,亳州市非法采砂现象严重,大量的非法采砂,已经威胁到了涡河亳州段河堤的安全,更成为汛期的一大隐患。今年年初,群众多次举报市区河道非法采砂,“砂耗子”猖獗,为此,本报就群众举报的非法采砂点进行连续暗访,并就非法采砂为何屡禁不止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产生很大影响。

据统计,今年2月份,“12345”市长热线共接到61条关于非法采砂的市民投诉。为此,本报记者来到南部新区王合拉村、谯城区十八里镇侯桥村、牛集镇吴老家村等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十几处非法采砂点进行暗访。报道刊出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对此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今年3月至4月,亳州市利用50天时间专项治理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自3月10日至4月3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调查摸底,时间10天;集中整治,时间30天;检查验收,时间10天。其间,本报跟进采访,将有关部门对非法采砂的治理情况进行如实报道。同时,与市纠风办、《政风行风热线》、亳州广播电视台进行联合暗访,使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8月至10月期间,本报又刊出报道《亳州市力斩河道非法采砂“黑手”》、《涡河采砂发出“禁船令”》等,跟进采访报道亳州市治理非法采砂的情况和成果。目前,本报仍在继续关注非法采砂现象,与市民共同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记者 曾莹莹

“追踪黑出租” 让“黑出租”成为“过街老鼠”

2月22日,本报关于“黑出租”的调查报道见报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市交通管理稽查大队立刻组织稽查人员明察暗访,在“黑出租”出现频繁的路段蹲点守候,流动稽查,查扣多辆非法营运的“黑出租”。

“黑出租”的报道也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很多热心读者致电本报,诉说乘坐“黑出租”及打车难的“苦水”。本报接到市民反映,遂进行暗访调查,发现市区营运的黑车多达上百辆。暗访中,记者前往火车站、汽车站、市医院南院等几个出租车“扎堆点”, 发现这些地点等客“黑车”随处可见,拒载、宰客现象也很普遍。据一位出租车司机透露,目前,市区营运的“黑车”多达二百辆,其中多是下线出租车,它们均毫无顾忌地奔跑在路上。已经营运七八年的出租车,本应该强制报废,而这些车却奔跑在路上载客。没有营运手续,没有规章制度,乘客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黑车”的生存也给正规出租车市场带来不小冲击。

街头“黑出租”何时不再在路上跑?是否可从源头防止下线出租车“回流”?不仅需要严惩,更需要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出租车扩容、公交线路完善,在此过程中,系列报道受到公交公司、人大代表的关注,大家分别就如何治理“黑出租”,缓解市民乘车难出谋划策。

如今,在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市区一些公交线路已经优化,“黑出租”明显减少,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就在脚下。

记者 丁静

新闻推荐

谢广祥来亳考察教育工作

本报讯   2012年12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副省长谢广祥一行来亳州市考察教育工作。省长助理邵国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春明陪同调研。 &nbs...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抨击陋弊 行动显担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