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推进大中型水库和灌区建设,加大低洼易涝地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强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亳州市正在抢抓加入中原经济区机遇——
本报讯 亳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现有耕地746万亩,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1/7、全国的1%,全年调出商品粮近50亿斤,居全省第一位。
而且,亳州市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九连增,今年更是成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
“但亳州市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很薄弱,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敬才告诉记者,在亳州市现有耕地746万亩中,有效灌溉面积只达到65%,旱涝保收田只达到45%。“粮食单产想再提高,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亳州市有多个水利项目写入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在加快推进。
这些项目为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低洼易涝地治理工程、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大型灌区建设等。
“目前,茨淮新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正在实施,完成后可灌溉良田75万亩。”市水务局副局长赵德建告诉记者,下一步市水务局将做好涡河灌区、茨河灌区、西淝河灌区整体规划。“涡河灌区建成后可灌溉良田70万亩。”
另外,亳州市正在补充完善全市井灌区规划,除河灌面积外,实现井灌区全覆盖。同时抓住亳州市三个县区列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机遇,制定好分年实施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把亳州市水利基础建设夯得更实,解决农业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赵德建说。
此次,市水务局还以《中原经济区规划》为依托,加快引淮济亳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城市防洪除涝工程推进速度。“亳州市是个缺水城市,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亳州市的发展,这些工程可以加强发展的水资源保障。”
据赵德建透露,亳州市已经委托中水淮河公司编制引淮济亳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引淮济亳工程向亳州城区供水线路为:茨淮新河由阚疃抽水站提水到阚疃闸上,自流至西淝河朱集闸下,通过建加压站输水,或由西淝河朱集闸建抽水站提水至龙凤新河,然后输水至亳州城区。
(本报记者 杨文刚)
新闻推荐
尊敬的电力客户:因安装真空开关、高压计量,有部分电力线路需停电,现将具体停电计划时间及范围公告如下:停电时间:12月30日...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