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古称促织,亳州当地俗称“秃蚱子”。解放前,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亳州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一簇簇的人在观斗蟋蟀,茶肆酒楼中有不少人利用斗蟋蟀赌博。亳州由于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是蟋蟀的名产地,当地的蟋蟀个大性猛,以体强、腿粗、头圆、肤色好而闻名。
中秋以后,亳州街头巷尾,村前庭院,到处围着一簇一簇的人在观斗蟋蟀。孩子们随捉随斗,而行家们则是十分讲究。他们把蟋蟀捉到后,必须喂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出斗。中秋以后的早晨,常有三三两两的人提着十几缸子到茶馆去会对。会对很重要,也很麻烦,有会对经:“先比头、后比腿,再比浑身无后悔”。有“八不斗”:长不斗阔,黑不斗黄,薄不斗厚,嫩不斗老,好不斗异,弱不斗强,小不斗大,有病不斗寻常。后来,改用戥子称体重,会对的麻烦就少了一些。比好后,双方同意,即可打斗。赌博者还要议好价钱,或三元或五元,或十元八元不等,茶馆抽头五分之一。每年秋季,都有不少外地人专程来这里收购蟋蟀。在解放前,有人专做这类生意。
观斗者都是平心静气,躬身伸头,一围一圈,不管斗得多么精彩、激烈,没有拍手叫好的,当时只动以表情,过后才议论。现在,亳州市民间仍保存斗蟋蟀的传统,每到秋分时节,老少妇孺彼此交往,玩虫斗蟋引以为乐。这一活动简便易行,因具有极强的大众性和娱乐性而深受亳州人的广泛喜爱。
民间喜爱休闲娱乐,一年四季都有玩耍的内容,春季斗鸡,秋季斗蟋蟀,冬季斗鹌鹑,斗场设在城里半截楼茶馆、北门外吊桥茶馆、北关外德仁街茶馆,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会对打斗。围观者如堵,看到精彩处无不手舞足蹈,啧啧称赞。亳州人自称这类活动是民间高尚娱乐,故至今流传不衰。以前,有许多人是为了赌博赢利,而今多为业余爱好,这些人像对待养花、下棋一样,借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新闻推荐
问:我参加了城镇职工医保,长期被单位派至外地工作,目前患病在门诊治疗,想问一下,未住院的大额门诊费能否报销?市人社局答复:按规定,未住院门诊费用无法...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