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庆说,千年银杏树旁的这块凸地就是曾经为纪念姜子牙而建的太公庙
□这里传说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村民至今对遗址充满着敬畏;
□这里曾建有七座庙宇,颇为壮观;
□这里的千年白果树依旧枝繁叶茂,见证着兴衰更替。
□记者 李锦文
作为西周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故事世代流传。而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在谯城区大杨镇钓台村,这个被当地村民认为是姜子牙出生地的地方,钓鱼台遗址见证了姜子牙垂钓的印记,“太公庙”里祭祀他的香火袅袅不绝,庙前的那棵白果树现在仍枝繁叶茂。时过境迁,如今只有钓鱼台遗址孤零地立在涡河岸边,显得有些落寞,与对岸的白果树遥相呼应。
修缮钓鱼台遗址、打造涡河沿岸旅游文化带成了当地村民最大的愿望。
气势恢宏的七座庙宇
隆冬的钓台村,一派肃杀的景象。落叶满地,光秃秃的树木随风摆动,村里零零散散的几个庙宇更显破败。偶尔一两个村民快速从村中的小路穿过,随之消失不见。
钓台村位于涡河南岸,隔河相望的钓鱼台遗址也属于该村管辖。得知记者打听当地的历史,村民赵怀庆热情地当起了讲解员。赵怀庆说,钓台村历史悠久,《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就出生在此地。钓台村曾有他的庙堂,叫“太公庙”,又称“天奇庙”,因破坏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当年在庙门口种下的千年白果树一直枝繁叶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远道进香者络绎不绝。
“传说这棵白果树的根已经伸到了河的对岸,与钓鱼台遗址相连,根脉相通。”赵怀庆说,无论旱涝,这棵白果树依旧生长旺盛,因此大家都愿意相信白果树有灵气,才会一直如此繁茂。
“以前这里有七座庙呢,你看到的这几座是大家集资重建的,原始的庙宇已经不在了。”已经70岁的赵怀庆说,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曾见过原始的庙宇,七庙相连,气势恢宏。雄伟的大殿、精美的雕刻、奇巧的建筑都让人感叹不已。在其中一个庙宇中有一个大石钟,每当敲钟时,整个村落都会回荡着悠长的钟声。
“可惜的是庙宇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全部被破坏了,如果能留到现在该是有多壮观啊。”赵怀庆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庙宇破坏时收藏的一些建筑构建,“天马行空、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凤凰扑牡丹”等精美图案,让在场的人无不赞叹。
“过了河就是姜太公遗址(钓鱼台遗址)了,是咱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怀庆一边说,一边去找船家,帮大家过河。
充满神奇色彩的先前遗址
从钓台村乘船过河,刚上岸,一个黑灰色的土丘映入眼帘。台高两米,露出地表的面积约有500平方米。赵怀庆介绍,那便是钓鱼台遗址了。
据史料显示,亳州钓鱼台有二,即东钓鱼台和西钓鱼台。《亳州志》记载:“东钓鱼台在州东40里,西钓鱼台在州西43里,两墩巍然,皆近涡岸。”清光绪《亳州志·舆地》称:民间传云姜子牙曾在此垂钓,故名。是台以村得名,或村以台得名,尚无法考量。
走上土丘,夹杂在枯草中各种图案的贝壳、螺蛳、古砖瓦等随处可见。赵怀庆介绍,根据资料记载,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试掘,发现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用器,如石斧、石锛、骨针、纺轮、陶鬲、陶盆、陶罐等,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另发现原始墓葬一座,内有小麦,后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中国古小麦”。考古工作者判断,东钓鱼台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居住的村庄遗址,其时间约在公元前2-3千年。由于该台遗存比较丰富,对研究当地原始社会很有价值。1956年11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中这块黑色的土丘就是姜子牙曾经坐着垂钓的石头。”赵怀庆说,历史中的姜子牙是一个十分有才华和学识的人,但到了晚年仍没有施展的机会。一次从此处经过时,又累又饿,便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向附近村民借了线和一根绣花针,将绣花针弯成鱼钩状在河边垂钓。让姜子牙想不到的是,鱼钩只要一放进水中,就会慢慢变直,无法当做鱼钩,连续尝试几次,仍是如此。姜子牙只能感慨自己命运为何如此坎坷,然后赌气坚持用没有鱼饵的直鱼钩钓鱼,这也就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太公得志离开后,曾经坐着钓鱼的黑色石头,却神奇地慢慢生长,逐渐变成了一个土丘。“你看这片土丘,土质很硬,颜色成黑灰色,和周围的明显不一样。”赵怀庆说,村里的人对土丘有着莫名的敬畏,认为只要谁动了这片地,家里就会有灾难发生,这也是土丘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记者注意到,钓鱼台遗址离涡河河岸有数十米远,在这里很难进行垂钓。赵怀庆介绍,在许多年前,土丘是靠近河岸的,随着河流冲刷等原因,河岸向南迁移了数十米。“你看,这些肯定都是以前被河水冲上岸的。”指着土丘上随处可见的贝壳、螺蛳等物,赵怀庆解释说。
遗址修缮尚有难度
“最好能把以前的七座庙宇重修一下,与钓鱼台遗址一起,更好地保护起来。”在钓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赵怀庆,遥想着当年气势恢宏的七座庙宇,不禁感慨万千。
赵怀庆说,重建庙宇、保护钓鱼台遗址,开发涡河沿岸的旅游文化带,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连成一体,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胜地,是他和村民们最大的愿望。“每当看见有人来考察或者探寻这里的历史,我都特别激动。”虽已70岁高龄,但每次有外人来了解当地历史时,赵怀庆仍会乐呵呵地担当免费导游,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外乡人知道这里曾是姜子牙垂钓的地方……
“村民对文物的重视令我们深受感动,在发现其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村民考虑的是如何开发保护,显示出村民文化水平的进步。”市文化旅游局人事财务科科长张雷说, 亳州是文化大市,文物较多,分布广而散,这给管理造成了一定麻烦。
对于村民要求修复七座庙宇的愿望,张雷表示,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按照文物法规定,对于已经消失的文物通常是不进行重建的,尤其是庙宇类建筑更是有所控制。此外,钓鱼台遗址属于地下文物,文物的动工更是需要经过很多程序的审批。若不遇到修路、搬迁等大工程,是不会随意修葺的。
“这一带的文化历史和考古意义不可否认,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张雷说,但因为亳州市文物多且分布广,对文物的开发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相对于开发,保护更为重要。“我们会考虑如何在打造旅游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张雷说,市文化旅游局目前正在加大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的力度,随着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文物资源将更好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姜太公的身影早已消逝于历史深处,但留下他深深印记的钓鱼台,依然在诉说曾经的传奇故事,提醒后人这里曾经孕育过一位经邦济世之才……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12年12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副省长谢广祥一行来亳州市考察教育工作。省长助理邵国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春明陪同调研。 &nbs...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