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正在为顾客剃“龙头”
3月13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
在亳州市,当地群众将“二月二”当作一个较为隆重的节日,有吃煎饼、腊肉、煎蛋和“理龙头”的风俗。当天,记者采访了多家商铺和多位市民,发现众多市民牢记传统习俗,争相沾“龙气”。
家家小孩剃毛头
3月13日中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理发店后了解到,当天理发店的生意比平时火爆,理发店不论规模大小都是宾客盈门。当天亳州市剪发的价格与往常相比基本没有波动,价格大约为7—15元。
在市区商贸城附近的一家理发店内,记者看到顾客络绎不绝,理发的、染发的、烫发的人排队等候。“今天早上我们店里的生意很火爆,除了平时的老主顾外,新增加了许多来剪发的小孩子。”一位理发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仅一个早上,已有20多位小朋友来店里剪发。
“给俺家宝宝剪个火炬头,那样的好看、精神。”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来剪发。她对记者说,民俗称“二月二,理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为了讨个好彩头,她专门在这一天带着孩子来理发。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年轻人对二月初二理发并不在意。部分人表示,每年二月初二剪发的人特别多,不仅耽误时间,有时价格还比平时高,不划算。“什么时候该理发了就去理发,不应该有什么忌讳,顺其自然就好。”市民李强说。
腊肉、煎饼香喷喷
在亳州市,每到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煎饼、腊肉和煎蛋,这也是亳州一带独有的风俗。
3月13日早晨,家住市区人民中路的李先生一家便早早地准备早饭:煎蛋、煎饼和腊肉。“腊肉是过年时特意准备好的猪肉,用水煮透后撒上盐一直腌到现在,再将腌好的肉切成或长形或方形的薄片。搅些面糊,撒上盐、五香粉等作料,将切好的腊肉片放进面糊里蘸一下,放进油锅里煎成焦黄就行了。”
“煎腊肉的时候要注意火候,用细细的文火慢慢地煎。腊肉的外皮不容易糊,肉里面的油也会浸到外面的面皮上,这样一来,外皮香酥焦脆,里面的肉晶莹剔透,不油腻。”李先生说,这是煎腊肉应该注意的事项。
除了煎腊肉,煎饼、煎蛋也是必不可少。不过,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提醒,煎制食品较为油腻,消化系统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新闻链接
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天早上,16辆5路新空调公交车如期“上班”,给市民提供舒适乘坐环境的同时,也缓解了该线路运力紧张的状况。乘客们开玩笑地说:“就是不开空调,这车坐着也得劲!”&...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