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亳州新闻 > 正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不断提高亳州市城镇化发展质量 □王宇

来源:亳州新报 2013-03-14 16:50   https://www.yybnet.net/

城镇化进程在改变农民的生存方式(资料图片)

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亳州市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亳州跨越赶超、加速崛起。在全国城镇化率超过50%、亳州市城镇化率达33%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一条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发展、关乎民生、关乎民心。

一、充分认识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意义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改革开放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率约为18%,城市有235个;到2011年,城镇化率已达51.27%,城市发展到657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0多个,建制镇19410个。从2000年-2010年,全国城镇规模扩张了60%多,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000万人,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至70%。也就是说,未来还将有3亿多人告别农村,进入城市。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以大为美、以快为荣的畸形发展理念;城市建设中急功近利,大做表面文章,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的现象;城市空心化,无产业支撑问题;走“土地依赖”的城镇化之路,带来土地利用粗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城市的本质是什么?联合国人居署在其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党的十八大报告制定了“四化”同步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明显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要求,被称为 “城镇化新政”。有专家预测,城镇化将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红利。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和多元化,未来的消费需求将从2011年的16万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30万亿元。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积极意义。

二、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科学分析亳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2011年末,亳州市域户籍总人口610万人,人口密度713人/平方公里。2012年末,亳州市城镇化水平为33%,按照诺瑟姆城镇化发展理论,亳州市已迈入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前期。呈现以下特征:

从城镇化发展总体特征来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8.8%发展到2012年的33%,年均增长近1.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95.5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24.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从2000年的20平方公里扩展至 2011年年底的46平方公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环境明显改善,一座特色鲜明、文化厚重、功能完善、幸福和谐的中等城市初步建成。

从城镇规模等级特征来看,金字塔式等级结构逐步形成。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完成,编制了供水、供电、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14个专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新村1170个。市域内设市城市1个,县城3个,建制镇70个、乡11个。目前,中心城区人口47万,3个县城(涡阳、蒙城、利辛)人口分别为26万、25万、20万,小城镇人口80万、平均规模接近1万人。一个以中心城区为中心,3个县城为骨干,扩权强镇镇和中心镇为纽带,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

从城镇职能特征来看,综合性职能较为明显。亳州市域城镇职能主要为行政职能(市、县、乡镇政府驻地)、经济职能(工矿、加工、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和文化职能(文化、科教等)。中心城市亳州市是市域行政、经济、文化、科教、商贸、金融中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次中心城镇蒙城、涡阳、利辛作为3个县级综合型城镇,既是县域的行政、文化、科教、交通、金融中心,又是各具工业特色的小城市;多种类型的小城镇,主要以行政、商贸服务、工业、乡镇企业为主导。

从城镇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相对较低水平的发展。市域内的城镇呈现均衡分布,中心城市亳州市,蒙城、涡阳、利辛3座县城不仅空间分布均衡,其经济中心的地位与作用差异不大,中心城市的极核度较低,与其他各级城镇之间经济协作较弱。2011年亳州中心城市(含谯城区)的经济首位度为34.9%,仅比涡阳高10.2个百分点、比蒙城高12.6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首位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辐射带动能力相对有限,公共服务、产业支撑还需加强。三个县城规模较小,由于距淮北、宿州、蚌埠、阜阳等地级城市较近,人流物流等要素集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亳州市仅有中心城区和谯城区列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没有任何一个区划板块列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县除8个乡镇外均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这将对亳州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根据常用各类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综合比较,结合上述特征分析,未来10年将是亳州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黄金增长期和质量提高期,城镇工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城镇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和集聚人口、资源、资金的职能将得到大大拓展,预计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但同时,亳州市尚处在“人口转移型”的初级城镇化过程中,综合考虑城镇化的推进方式、质量和成本,谋求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必须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在社会结构、城乡差别、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相应的跨越,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快推进亳州市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以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为目标,围绕打造特色城市、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切实抓好城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注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中心城市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亳州市城镇化水平超过50%。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居环境上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城镇化规律的前提下,走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民生优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序推进城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要积极彰显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依托亳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四大药都之一、著名的白酒之乡的平台,融入文化、产业、旅游等元素,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把生态城镇建设作为生态亳州建设总体布局的核心,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寓资源保护于合理开发之中,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创业环境,坚决防止城镇化过程中 “有城市无产业”、“有速度无质量”、“大城市病”、“半城镇化”和“房地产化”的现象,更加关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进城者能安居乐业,实现安居梦、创业梦和市民梦。

(二)坚持规划引领,在顶层设计上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坚持用统筹发展的理念指导城镇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就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亳州市区为核心,三县城区为依托,10-15个中心镇为骨干,50-60个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明确的城镇体系。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规划建设亳州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南部新区建设,加快建设涡北新城,提升西部工业园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道东片区开发。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主城区人口、面积均扩展50%以上,到2030年力争建成1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大力建设三县县城,按照远期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力争“十二五”时期三县县城人口、面积扩展50%以上,新区基本建成。着力建设一批中心镇,按照建设微小城市的要求,提高城镇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亳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坚持城乡统筹,在公共服务上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局面。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形成城乡协调的空间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要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均衡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搞好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如农村饮水、公路、能源、环境治理、文化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坚持产城融合,在产业支撑上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难点在于让进城人口有就业机会。农民工市民化的坚实基础是要有就业机会。没有产业基础的城镇化只是唱“空城计”。要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关键是让进城者有创业和就业的机会。要以产业化振兴城市,以城市化助推产业,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建立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以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注重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城镇化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要围绕产业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引领产业集聚,扎实推进亳州市千亿元现代中药产业基地、500亿元白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400亿元煤电煤化工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皖北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百亿斤粮食生产基地、中国养生、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以产业增长支撑城市发展,实现进城农民安居乐业。

(五)坚持制度创新,在突破瓶颈上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城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一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构筑了两种身份在利益上的严重不平等。有研究表明,户口簿上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要加快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二元制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改变户籍管理模式,按照实际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对进城落户的农民,实现在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以及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二要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助机制,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社区后,原住宅按宅基地批准面积、房屋层数、新旧程度及原宅基地复垦新增面积分别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并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凡有承包土地的人员及其出生的子女,按原农村户籍居民政策办理。同时,鼓励农村居民自愿退出承包地进城就业,获得征地补偿费或者土地流转收益。

让群众安居乐业,这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城镇化规律,新型城镇化才能有序推进,我们也才能享受城镇化发展成果,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

作者单位: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新闻推荐

检测中心检药忙

日前,在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检测人员正在进行中药材质量检测。目前,该检测中心可以对外开展重金属、农药残留、亚硫酸盐等100多个检测项目,基本涵盖了国内外进出口...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不断提高亳州市城镇化发展质量 □王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