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庙东庑内,陈亢牌位赫然
蒙城是陈亢故里。作为儒家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陈亢自然也成了蒙城儒家文化的源头和蒙城君子文化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因此,深入开展陈亢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君子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美好蒙城、幸福亳州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不仅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也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走进孔庙,只见古木参天,古碑林立,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岁月之沧桑,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等七道阕门,便来到了孔庙中的正殿——大成殿,大殿内供奉着孔子和他部分弟子及再传弟子的塑像及牌位,这里是历代帝王、学士及百姓祭拜孔子的地方。放眼望去,大成殿黄瓦飞彩,龙柱生辉,雕梁画栋,周环回廊,一派帝王气象。走近大殿,只见至圣先师孔子端坐在大殿中央,陪伴两侧的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再向两边则是被称为“十二哲”的闵损、冉雍、冉耕、宰予、端木赐、冉有、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朱熹等十二人。“四圣十二哲”中,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朱熹是南宋大儒,子思、孟子和朱熹三人不属于“孔门七十二贤”。
大成殿的东西两侧,是两列80多米长的厢房,叫作“东庑”和“西庑”,分别供奉着40位先贤和40位先儒的牌位。古代儒学非常讲究排列顺序,大殿内有谁没谁,谁先谁后,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则,正殿高于东西庑,东庑高于西庑;同一庑中,北面高于南面,先贤高于先儒。东庑靠着东墙,整齐排列着2米多高、1米多宽的红色佛龛,北面每一个佛龛内供奉着两位先贤的牌位,南面的每一个佛龛内供奉着三位先儒的牌位,由北向南走到第14个佛龛,赫然立着陈亢的牌位,排列第28位,加上正殿内的13位孔门先贤,算来陈亢排位第41位,足见陈亢在孔门弟子中地位之不同凡响。
东庑内供奉的40位先贤中,原亢位列第23位,资料介绍“北第23 位:先贤原亢,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陈亢位列第28位,资料介绍为:“北第28 位:先贤陈亢,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由此可见,“陈亢”与“原亢”不是同一个人,不仅同时存在,而且同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以前有学者将陈亢等同于原亢,现在看来,那完全是一种误解。
2.孔庙诗礼堂,见证陈亢勤奋
在孔庙中,大成门东侧有承圣门,进入承圣门,迎面是五间正殿,气势宏伟,名曰“诗礼堂”。这个名字,就源于蒙城乡贤陈亢的一段故事。
诗礼堂位于孔子故宅中,春秋时期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房子,为先师孔子讲学的地方,陈亢就在这个房子中听老师孔子传授知识和道理。后来,前来拜师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孔子只好将讲学的地方移到附近的杏坛,现在人们把学校比作杏坛,即出于此。
话说有一天,陈亢遇到了孔子的儿子孔鲤,就问道:“伯鱼(孔鲤的字),你是先生的儿子,先生是不是把特殊的学问,单独传授给你啦?”
孔鲤想了想,说道:“父亲对我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传授。只记得有一次,我从院子里经过,见父亲正站在院子里观天,我便想悄悄地从他身边过去,被他叫住,问我学《诗》了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就对我说:‘不学《诗》,怎么能学会在人们面前说话呢?\’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次,我又在院子里遇见了父亲,他又问我学《礼》了没有,我回答说还没有,他就对我说:‘不学《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和做人呢?\’于是,我就回去学《礼》了。我只听到父亲特别教过我这两个问题。”
陈亢听了,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我本想问孔鲤一件事,没想到知道了三件事。第一知道了学好《诗》会说话,第二知道了学好《礼》会做人,第三件是我想出来的,那就是像我老师这样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严格要求,没有偏袒的。”陈亢问一件事、知三件事的故事,《论语》中有详细记载,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一条人人皆知的成语——“举一反三”。
后世为了纪念先师孔子教育儿子勤学《诗》《礼》,修身养性,以及他对待儿子和学生一视同仁的高洁德行,就把孔子故宅的这座房子改建成了如今的“诗礼堂”。
3.《论语》中,陈亢不可或缺
《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由于当时是刀刻竹简传诵和保存,所以整部《论语》语言洗练,叙事简洁,仅有15900字。可就是这么有限的篇幅、有限的文字中,却有三处记述了关于陈亢的言行,共249字。谨录这三章内容如下:
《学而篇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一章通过陈亢与子贡的对话,表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
《季氏篇第十三章》,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恰好是陈亢举一反三的故事,后人将家庭教育称为“庭训”或“过庭训”,也源于此。
《子张篇第二十五章》,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意思是说陈亢对子贡说:“您太谦虚了吧,仲尼的才德难道比得上您吗?”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就表现出他有知,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知,所以说话不能不慎重啊。老师的高不可攀,正像天是不能靠梯子爬上去一样。老师如果成为诸侯或卿大夫来治理国家,那就会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能立;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来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同心协力。他活着大家都尊敬他,他死了大家都哀痛。我们怎样能赶得上呢?”
我们来看看陈亢在《论语》中的重要性吧。《论语》中写到的孔子弟子共29人,陈亢就是其中的一位;《论语》共有20篇,其中记述了陈亢言行的有3篇;《论语》492章中,采用“子曰”独白式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语的,为440章,采用叙事方式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仅有52章,而就在这仅有的52章中,记述陈亢的就有3章。
陈亢在《论语》中的重要性,还在于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线索性人物。众所周知,《论语》集中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其所有的人物言行记录都要为这个主题服务,在关于陈亢的三章内容中,通过陈亢与子贡、与孔鲤的对话,虽然也展示了子贡的睿智谦虚、孔鲤的真诚勤奋以及陈亢的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等性格特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表现先师孔子的大智慧、大胸襟和大理想。
4.《孔子家语》中,陈亢地位稳定
在研究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时,以往主要借助于《论语》、《左传》、《礼记》、《史记》等典籍史料,尤以《论语》为主,但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略,难以尽展孔子及其弟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而《孔子家语》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共44篇,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与《论语》相比,《孔子家语》保存了一大批比较原始、比较可靠的文献资料, 记载的内容更丰富、更为完整,甚至有学者认为,《孔子家语》超过传统公认的孔子研究的任何资料,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
《孔子家语》的第38篇,为“七十二弟子解”,是对孔子主要弟子的介绍。本篇名为“七十二弟子解”,却记录了孔门弟子76人,其中陈亢位列第28位。原文为:“陈亢,陈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介绍了陈亢的国籍、表字和年龄。详读本篇内容,便可知在“七十二弟子”中,有姓名、表字、国家、年龄、主要特点介绍的39人,其余37人只有姓名和表字。陈亢属于39人之列,且介绍了他“子亢”、“子禽”两个表字,这也足以看到陈亢在《孔子家语》一书的位置。本篇最后一段曰:“右件夫子七十二人,弟子皆升堂入室者。”意思是:“以上列举了孔子弟子72人,他们都是在道艺上、学问上能够升堂入室的人。”可见,《孔子家语》对孔门七十二贤人的评价之高。
(下转13版)
新闻推荐
让群众享受到 更多的实惠 土土商城千城万镇名优商品O2O线下体验大型巡回展销会举办
本报讯 近日,由市糖酒食品业商会举办的土土商城千城万镇名优商品O2O线下体验首场大型巡回展销会在谯城区大杨镇举办。千城万镇名优...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