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报纸最近刊发自来水管道在施工中被损毁的新闻,光明路这边一个地下自来水管道也被挖断了,路上到处是水。”昨日上午,市民陈先生拨打热线(5603456)反映,市区光明路和白依路交叉口,一个自来水主管网再遭挖土机破坏,大量清水流出,大水漫过整个路面。(见本报11月4日“热线”版)
又是野蛮施工惹的祸!近日,市区光明路路段因为野蛮施工,自来水管出现断裂,上千吨清水白白流走。在近半个月里,亳州市区已经发生多起因为野蛮施工造成的漏水事故了。
一次“野蛮施工”,不但让附近住户的用水受影响,亦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其实,不管是挖破天然气管道,还是挖破自来水管道,抑或是挖断地下电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很常见,也屡屡见诸媒体。每一次的挖破或挖断,都是野蛮施工造成的。城市经不起这般频繁折腾,居民更经不起“水荒”轮番折腾,看来,仅仅靠媒体的曝光已经是无济于事了,我们必须对“野蛮施工”喊停,对野蛮施工不能再“一笑而过”。
必须指出的是,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很大程度上是各市政建设施工单位各自为政的结果,当然也增加了被“野蛮施工”的概率,但这不能成为施工单位可以“野蛮施工”的理由。于施工单位而言,只要摸清了地下管线的分布和走向,并加强与相关管线单位的沟通,就应该能避免挖破或挖断的“野蛮施工”。竭力避免挖破挖断管线,这是施工安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必须做到的。
面对挖破挖断管线如此“野蛮施工”,有关部门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描淡写地处理,只会助长施工单位的野蛮作风。要想让地下管网不再被“野蛮施工”所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关部门要做好地下管网的综合探测,摸清地下管线的分布、走向及埋设深度,建成详细的综合信息数据库以便查询,以此作为施工单位的指引;二是要提高“野蛮施工”的违规成本,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问责机制。一旦发生野蛮施工,就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课以重罚,让野蛮施工者不敢再忽视如此的安全问题;三是建立野蛮施工“黑名单”制度,凡是屡教不改或野蛮施工次数积累到一定数的,除了处罚还要将其踢出工程市场。同时,我们更希望,用法规给“野蛮施工”戴上紧箍,用法规约束地面施工行为,警示施工单位,地下管线是受法律规定保护的,谁要逾越这根“红线”,谁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多管齐下让野蛮施工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就会倒逼施工企业提高文明施工程度,让他们不敢再野蛮施工,从而杜绝因此引发的事故。
供水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地下还有更多看不见的管线关乎“城市良心”。我们还希望,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不只是保护水电气等地下管线,更应起到彰显“城市良心”的作用,提升应急防灾的能力,提高亳州这座城市的 “宜居指数、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使亳州真正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 郭学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4日上午,市委书记杨敬农主持召开全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亳州市金融运行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汪一光出席会议。 ...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