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近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余集村彭庄自然村,在一间农家小院内看到了一幢“花戏楼”,造型各异的神话人物活灵活现,各类木雕艺术品琳琅满目。这些木雕作品出自刚到而立之年的青年农民付义杰之手。
付义杰的父亲是民间木匠。受家庭熏陶,付义杰自幼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在家具上雕刻。初中毕业后,到外地寻找名师,系统学习木雕技艺。2006年,他带上父亲给的几百元钱,来到中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拜师学艺,在那里,白天打工攒学费,晚上潜心学雕艺。
“一开始学雕艺很苦,仅练习磨刀就磨了半年。对于雕刻来说,磨刀是入门技艺,只有磨好刀,才能动手雕。 ”付义杰说。
干雕刻要耐心,能坐得住。要细心,下刀稳、准、活。他谨记师傅教诲,专心致志学艺,一学就是十多年。每当看到好的作品,他都会虚心求教,潜心钻研,雕刻技艺日臻成熟。
如今,付义杰参与制作的雕刻作品颇具名气,不论是在杭州G20峰会上,还是在北京同仁堂总部,都有他参与制作的木雕作品。
今年春节前夕,付义杰回到亳州,在当地文旅部门的帮助下,在市区旅游景区筹建木雕工作室,精心创作含有亳州元素的木雕作品,力求以此再现亳州的美丽景观。
“我花十多年时间学习木雕手艺,就是要把木雕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点事情。 ”付义杰说,他希望多创作一些诸如花戏楼、华佗、亳芍花、亳牡丹等含有亳州元素的作品,让外地游客来此一游后,能将亳州的好东西带回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宣传亳州。他还准备办个培训班,免费培训青少年学习木雕艺术。
“旅游产品是亳州的弱项,游客来时看得津津有味,游玩之后却空手而归,这是亳州的遗憾!”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付义杰的作品既展现了亳州文化,又丰富了旅游产品。目前,该市正在着力打造北关历史街区,并开通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亳州旅游观光。
新闻推荐
减税降费真支持 “四送一服”促增长亳州多举措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本报讯(记者武长鹏)“135万余元的补助资金到位后,公司的规模养殖生态循环项目能够快速推进。”7月9日,亳州市康楼禽业有限公...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