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2日上午,在谯城区魏岗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孟广华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如今,亳州市类似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已不少见。这意味着,亳州市的人民调解工作日益规范化、专业化。
孟广华在魏岗镇法律服务所工作,同时是一名人民调解员。提起他,周围的群众都不陌生。“是个热心肠,谁家有啥矛盾,他到那儿说和说和,很快就调解好了。”这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多年来,孟广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地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
不久前,魏岗镇的村民张某某与王某某发生了一起纠纷,继而产生了民事赔偿问题,在当地影响较大。对这起案件,孟广华和该镇其他接手案件的人员一起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地为当事人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用事实说话。
“人民调解员以理服人、不偏不向,在事实面前,我们双方都承认了错误。”当事人说。最终,双方当事人都愿意各退一步,一起准备上访的纠纷最终化解在基层。
“一般来说,调解方式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而人民调解具有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等特点,能够就近、及时、低成本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实现情与法的融合。”孟广华说,人民调解方式灵活、程序简单、方便群众,是解决纠纷的较好方式。
据了解,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行为。
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亳州市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548个,共有人民调解员7414人。另外,亳州市成立了由调解能手、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部门业务骨干、行业技术人才、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人士等组成的人民调解专家库。
亳州市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探索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联动、相互衔接的纠纷调解工作新模式。推进“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社区)一顾问”工作落实,把法律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法律服务与基层群众“零距离”。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建设,吸纳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群众代表等参与其中,更为有效、及时地化解矛盾。
亳州市司法行政部门抓好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苗头早发现、纠纷早调处,有效预防和减少刑事案件发生。“近年来,全市每年人民调解案件4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9%以上。”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负责人纪杰说。
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亳州市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继续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多层次培训网络,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记者 陈璐)
新闻推荐
市民咨询:请问市属企业企业年金政策如何落实?市人社局回复:企业年金按照《企业年金办法》等相关规定办理。它是指企业及其职...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