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义
清朝初年,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山西人,姓王名璧;一个是陕西人,姓朱名孔领。二人结拜为兄弟,一同出外谋生。有一年,他们听说亳州的药市很大,便借了一笔钱,买了大批药材到亳州来卖。不料药材霉坏,折了大本,最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还欠了人家那么多债,这可怎么过呀?他们左思右想,无法活下去。“人活百岁也是死,不如早死早托生”。他们决定一死了事。他们来到野外的树林中,各自把挽好的绳套搭在树枝上,正要上吊,被人喊住了:
“慢着!”
只见一位老者快步走了过来:“你们这两个孩子在干什么?”
“我们活不下去了!”二人伤心地说。
“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能给我说说吗?”老人说。
二人把眼前的苦难,向老人述说一遍。
老人笑道:“真是年轻人不懂事,做生意哪有不折本的?折了本再赚回来就是了!折了本就去死,天下还能有生意人吗?”
二人点点头,擦了擦眼泪。
老人刚从集市上卖了一只羊回来,就从腰里掏出两吊钱给他们说:“这几个钱,不会吃的吃一顿,会吃的能吃一辈子。年轻人,继续干,由小到大,不信翻不过身来!”
老人说罢,作别而去,连姓名也不愿留下来。
王璧、朱孔领仔细琢磨老人送给他们的这句话,来到街上,吃了一顿便饭,接着就商量起眼前的营生来。眼前的路怎么走呢?二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王璧说:“我会做泥鸡、泥狗、泥娃娃。”
朱孔领说:“我会做竹篾小响。”
这些都是小孩的玩意儿。于是二人结合起来,决定把小响安在泥鸡、泥娃娃里面,既好看,又能吹响,小孩子一定很喜欢。于是他们就买了一些小竹竿,挖了一些黄胶泥,做起“泥塑小响”来。五颜六色的泥塑小鸡、小鸟、小娃娃,内安竹篾又能吹响,真是出奇制胜,谁见谁爱。
他们做了一大屋子,这时正赶上亳州观音庙香火盛会,东西一上市,立即被抢购一空。一下子赚了很多钱。不久,他们决定把生意做大一点;贩运亳州的名贵药材“亳芍”到陕西去卖,结果发了大财,不仅还清了原来的账目,而且又把西北方非常便宜的甘草贩运到亳州来卖,又赚了很多钱。就这样来往赚钱,不几年他们竟成了亳州最大的药商。于是,他们便在北关涡河南岸建造了一处“山陕会馆”,方便了家乡客商的聚会和来往。
不久,王璧和朱孔领二人商量说:“当年正当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亳州人救了咱,他连姓名也不愿意留下来。看来亳州人不薄。咱们也要讲求义气,设法报答亳州人才是。”
王璧想到了他们山西的关圣帝君(关羽)义气名扬天下,就说:
“咱在会馆的基础上盖一个关帝庙吧,盖大一点,不妨叫大关帝庙。”二人赞同,于是就大兴土木,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关帝庙”。内塑丈二高的关羽像,旁立关平、周仓。引起亳州人以及外地客商不小的轰动。
又过了几年,王璧和朱孔领的生意更红火了,钱财多得上车拉。有人羡慕地说:“这么多钱,几辈子也吃不完!”
王璧、朱孔领听了,微微一笑。王璧说:“这位老大说得一点也不假。只是我们不能这么做。常言说:‘留子黄金满囤,不如教子一经。\’我们的孩子也说:‘英雄靠自身,庸人靠父母。\’他们早已声明:大丈夫立身处世,不要父母一文钱!”
有人不解,问道:“那么,你们挣这么多钱干什么呢?”
朱孔领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我们那么多钱,没有圣人的一根汗毛重!谁是圣人?不光是孔夫子。救我们性命,给我们钱财,指我们道路的那位老人就是圣人。我们的钱怎么花,你将来会知道的。”
后来,他们花了很多钱财,买最好的砖石木料,请最好的建筑工匠,最高级的雕刻、绘画匠人,在大关帝庙前建了一座十分华美的戏楼。戏楼建筑宏伟,造型艺术,雕刻精细,绘画优美,世人称之为“花戏楼”,戏楼门旁列石狮一对。又请铸铁巧匠,铸造了一对铁旗杆,重两万四千多斤,竖于高高的石墩之上,直插云天。每根旗杆上,又铸双龙盘柱、铁旗方斗、风铃垂鱼等雕饰,十分精美壮观。旗杆正面又焊上两面铜牌,上镌一副对联曰:
铁杆颂德高千尺
铜牌铭勋参九霄
以此表达对那位老人的颂扬之情。
花戏楼落成,铁旗杆竖起,引得山南海北的人都来观赏,使亳州的经济文化得以活跃,可以迅猛地发展。王璧、朱孔领这山陕二弟兄可以说为亳州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特意刻了一块碑记,立在花戏楼院内,详细记载了这件事。
新闻推荐
网友“我是老实人”咨询:万达小区地下车库每天都有很多车停靠在车库车道上,建议物业尽快安装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始终未见行动...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