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后背上
任光思跪着检查铁轨
在58.9度的铁轨上能做什么?能烤熟一片肉,能煎熟一个荷包蛋!36度的高温,铁路上温度达到50多度,而暴晒在烈日下的铁轨,达到58.9度很寻常。就是这样滚烫的铁轨,铁路工人的双膝却要跪在上面,趴下身体,检查设备。8月8日中午,记者跟随亳州铁路线路工人来到铁路上,感受烈日下的“烤验。”
58.9度铁轨一触即烫
中午13点左右,室外气温36摄氏度。亳州火车站附近,记者刚走上铁路,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如置身火炉之中。“你想知道铁轨的温度吗,用仪器测量一下便知。”忙碌中的亳州检查工区副工长蒋征从工具包内拿出一个仪器。
蒋征将仪器放在铁轨上,仪器上的数字由41.5摄氏度快速地跳升。瞬间,温度定格在58.9摄氏度。“这是专门测量铁轨温度的计量仪器,每日作业前、中、后都要进行测量轨温,目的是掌握铁轨的实际温度,避免盲目作业。”蒋征解释道。
58.9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记者用手触摸了一下铁轨,立即被烫得缩回了手,待了不到10分钟,就感觉脸颊和手臂像被火燎似的。
蒋征说,京九线是繁忙干线,他们每天利用“天窗”( 铁路术语,指铁路上不运行列车,专门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出的时间)检查铁路设备,而这个时间段一般是中午11点50分至13点50分,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跪着检查练就真功夫
下面“蒸”,上面“烤”,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工人们的衣服早已湿透。只见,他们有的使用轨道检查仪检查铁路状态,有的在作记录,有的检查轨枕螺丝状态。作业中,只见跟班检查的维修工区工长任光思时常单膝或双膝跪在铁轨上,俯下身体,头紧挨着铁轨,仔细检查铁轨是否弯曲。当看完一股铁轨,站起来再俯身跪在另一股铁轨上继续检查。
每次检查中,任光思都要在铁轨上跪十几秒。当记者问他膝盖是什么感受是,他轻松地说,“习惯了,一年四季检查都要这样跪在铁轨上。”随后,任光思撩起他的裤腿让记者见证他的真功夫,只见他的膝盖上有着巴掌大又黑又厚的老茧,上面还有一层没有蜕完的死皮。
“铁轨随着季节性气候的变化而热胀冷缩,特别是高温季节,铁轨温度升高,更是影响轨道稳定性。每次火车行驶过后,在巨大的压力、震动下,轨道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铁轨有碎弯不直顺,或有小坑小娃不平顺等,这就需要及时检查出来,安排计划性调整,否则旅客乘车的舒适度就会降低。”任光思说,轨距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而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用肉眼基本可以辨别。
不畏烈日甘当“铺路石”
铁路上毫无遮阳树木及建筑,铁轨、枕木、石砟在骄阳的暴晒下,“热能”一阵阵吹来,滚滚热气围身。面对如此工作环境,被骄阳“烤验”的工人们丝毫没有埋怨,个个精神饱满,工作一板一眼,毫不走样。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每位工人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紧贴后背上,犹如水泡一般。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的脸庞而下,伸手擦擦汗,工人们继续投入到忙碌细致的工作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热越干!”任光思说,“天气过热或过冷时,铁路轨道很容易出现变化,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天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变化,再通过‘起、拨、改\’等整治方法,保证线路稳固,让列车安全行驶。”
没有听到铁路汉子们任何的抱怨声,听到的只是机器的轰隆和鼓劲的号子;没有看到任何人因高温辛苦而休息,看到的只是忙碌的身影和鼻尖滑落的无数汗珠……无论寒冬酷暑,他们始终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为己任,尽心尽职检查养护铁路设备,只为给旅客一个安全舒适的旅途。
(张林伟 司道远 记者 丁静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提高水环境质量,日前,谯城区水务局组织人员督查赵王河、洺河及亳宋河河流水质情况。经过前...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