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年初三我们企业就复工复产了,受疫情影响,在扩大生产规模和购买原材料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这时候,‘税融通’不要抵押就能贷款,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公司的资金压力,助力我们企业健康发展。”昨日,说起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安徽亿人安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晓磊说,面对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税融通”业务帮企业带来了1000万的贷款,可帮了大忙。
无需任何资产抵押,只要企业纳税信用符合一定条件,就能凭信用贷到款,这就是所谓的“税融通”业务。该项业务开展近5年来,亳州市已为企业发放“税融通”贷款近7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通过“税融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税银互动,使良好纳税信用记录的企业可以快捷方便地贷到款,将纳税信用成功转化为企业的融资资本,激发企业活力,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和纳税人有了更多获得感。
自2015年11月份开展“税融通”业务以来,市税务局先后与10余家金融机构签订了“税银互动”项目框架协议,为B级以上企业发放“税融通”贷款69.97亿元。去年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共为734家公司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19.26亿元,今年前2个月,726户企业通过“税融通”获得贷款3.45亿元。
市税务局副局长孙立志介绍,每年,市税务部门都会对各纳税企业进行纳税信用评定,根据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等方面的情况,对企业进行纳税信用评定,共有A、B、M、C、D五个等级,对于B级以上企业,只需提供企业基本资料、完税证明原件等主要证明资料,银行就能依据纳税信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其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
据了解,今年亳州市的“税融通”业务将进一步提标扩面,在今年开展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将纳入“银税互动”的企业从纳税信用A级、B级拓展到M级,覆盖企业数量将增加一倍,真正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企业的融资资本,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记者刘景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共青团亳州市谯城区委员会依托皖北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多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全区广大青年团员和少...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