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和儿子任鹏宇在吃牛肉馍
“真馋了,距离上次吃牛肉馍已经两个多月了。”一大早,在市区人民路一家牛肉馍店,市民汪静和儿子任鹏宇边吃着早餐边点赞,“那么多早餐,还是牛肉馍好吃。疫情前,我每周都要来吃两三次,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牛肉馍。”
汪静今年40多岁,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从小就喜欢吃牛肉馍。“咱们亳州人口味重,喜欢油腻的食物,牛肉馍正好符合这个特点。每次吃牛肉馍都很享受,皮薄、酥、焦,尤其是这家的牛肉馍,是我的最爱。”
牛肉馍是亳州的特色早餐,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每天清晨,城区各个牛肉馍的摊点都会荡漾着扑鼻的香味,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自从疫情缓解后开业到现在,每天来买牛肉馍的市民都要排队。”牛肉馍店老板王磊高兴地说。他已经做牛肉馍生意20多年了,从创业第一天只卖掉两张牛肉馍到现在顾客盈门,见证了牛肉馍的发展历程,“逐渐攻陷市民的餐桌”。
疫情期间,牛肉馍早餐店关门,不少市民为吃不到牛肉馍发愁。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早餐店允许开门,但不能提供堂食,“即使如此,每天排队的人还是很多,都是打包带走的,这样更安全。”王磊介绍说。
王磊的早餐店共有10名工人,3个人做牛肉馍,2个人负责炕锅和端牛肉馍,2个人负责销售,3个人负责盛稀饭。一张张牛肉馍从后厨送到前台,再到餐桌上,60多平方米的店铺回荡着牛肉馍特有的香味,闻着都是幸福的味道。
干牛肉馍早餐店很辛苦,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来调馅,四点半到店开始工作,一直忙到上午11点左右。虽然工作累点,但看到顾客吃着牛肉馍脸上露出笑容,王磊觉得都是值得的。
据王磊介绍,每天早上五点多就有市民来买早餐,工作日7点半是顾客最多的时候,如果是礼拜天6点人就多起来了,“通过对牛肉馍的改良,不断适应市民的口味变化,牛肉馍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
除了在早餐店里吃,不少市民选择将牛肉馍打包带走,“虽然现在疫情好转了,但我还是倾向带回家吃。”一位正在打包的市民说。在早餐店里,记者看到还有一种类似披萨的打包盒,“如果是整张打包,这样更方便携带”。
“这是疫情发生后我第二次在外面吃早餐,也是第二次在外面吃饭。”汪静说,现在她终于可以出来吃早餐了,吃着熟悉的牛肉馍,她感觉整个城市又“活”起来了。(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9日上午,亳州市援鄂医务人员与高校学子分享交流会在线上举办,活动以“国家有需要,青年勇担当”为主题,由团市委主办...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