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城北关,南京巷北头,往东有一条街叫纯化街。这是一条东西街,直东直西,可以说不偏不斜。纯化街东首有一个四条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叫斜街口。斜街口往东是干鱼市,往西是纯化街,往南是德振街,往北是汤家巷。这四条街除纯化街外,其余三条都是斜的。这里说的往东,实际上是往东北;往南,实际上是往东南;往北,实际上是往西北。这三条街往外又连接着其他街,那些街也是斜南调北的。所以人们走到这里,往往是不知不觉地就迷失了方向,因而叫“迷人三条街”。因为迷人,所以也经常闹出一些笑话,甚至闹出人命。
据说旧社会有一个乡下的老头儿进城买鞭竿和牛笼嘴等物。他本想走八步六条街,经德振街,转干鱼市,再往北到竹货街去买,谁知不知不觉走入了汤家巷和涂家胡同,最后竟误入了王家坟。王家坟是旧社会妓院所在地。这老头儿见有一个小院,门口坐着一个女的,就上前向她询问买鞭竿、笼嘴的事儿。那女的十分热情,把他拉到屋里,搂住他就亲。那老头儿吃了一惊,忙推开她,气得胡子直撅说:“我是来买鞭竿、笼嘴的,你这是干什么?”
还有一次,那是在日寇占领亳州的时候。前街的景春楼饭店,住进一位外地客官,晚上要找一位“陪头”,就是陪房。饭店老板便打发一位店员去叫“条子”。那店员新来不久,路径不熟。老板是叫他到王家坟的,结果误入了汤家巷北头的姜麻市。他见一家大门口有两位妇女在闲坐拉话,都是穿得花花绿绿的,打扮得十分妖冶,以为这就是妓院,就走到她们面前试探地问:
“请问,你们这里是……”
那年龄较大的妇女问:“干什么?”
那店员说:“我们老板叫我来叫条子。”
“叫条子”在当时是很时兴的隐语。那女的一听,十分恼火,破口大骂:“娘的,叫条子叫到我头上来了!”
原来这妇女是伪军连长的太太。伪连长正在院里哼小曲,听说此事,火冒三丈,跑到屋里拎了一把盒子枪就蹿了出来,口中喊着:“这是谁吃了豹子胆啦。我崩了他娘的儿!”他提着盒子枪撵了几条街,直到景春楼饭店。那店员早已跑回,老板知晓此事,便迎着这位伪连长,百般赔罪,说这是误会。那伪连长非要毙了他不行。
老板说:“他哪敢回来?等回来,我们一定绑着送你,听凭发落。”接着又送他一大沓伪钞,这才算了事。
迷人三条街,直到现在依然迷人。有兴趣者不妨前往一观。
新闻推荐
种粮大户聂红伟收获的粮食“种庄稼就怕遇到灾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诗,但每天与庄稼打交道...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