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龙在清扫撒落的小麦
现代化的小麦加工车间
小麦进厂“零损耗”
减少粮食浪费,不仅是在餐桌之上,还在粮食加工环节。8月19日下午,记者在走访亳州市面粉加工企业时看到,从小麦收购到面粉出厂,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零浪费”,甚至连曾经被视为“废料”的麦胚也被从麦麸中提取出来,“摇身一变”成了化妆品等高端产品的原料。
“现在小麦收购过程中的浪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在谯城经开区五得利面粉厂卸小麦的粮食经纪人何小龙对记者说,这次他拉来了50吨小麦,“浪费掉的可能连半斤都没有,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
何小龙说,由于过去的小麦收购点没有自动化装卸设备,装卸小麦主要依靠人力完成,过程中难免出现抛撒的情况,看着让人心疼,“每天与小麦打交道,有感情,一粒粮食都不想浪费。”
记者在现场看到,满载小麦的大货车驶入指定地点后,地上的升降板就会把车头抬起来,这时只要打开尾部的挡隔板,小麦就会滚到地上的收集坑里。经过出清筛、风筛、组合筛三道程序,小麦就会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粮仓变成净粮,等待进入生产车间。
加工过程“零浪费”
提起面粉厂,很多人会想到粉尘飘舞、小麦滚得到处都是的景象。
走在五得利面粉厂的生产车间,除了机器的轰鸣声,记者没有看到任何飞舞的面粉。“很多人对面粉加工厂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但随着技术进步,不仅生产环境实现了彻底改变,在减少损耗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进步。”生产车间负责人高国刚说道。
出粉率是衡量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国刚介绍说,出粉率越高代表“废料”越少,小麦的利用率也更高。影响出粉率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与小麦自身的品质有关,而且还在于完善的加工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精细化的操作,“我们的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自动化控制系统,全部是瑞士进口的布勒设备,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
记者在该面粉厂当天的“生产控制目标表”上看到,总出粉率控制在77.8%,“我们厂的出粉率在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中算是非常高的。”高国刚说。
“一麦多吃”潜力大
据了解,小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麦皮、胚乳和麦胚。胚乳就是面粉;麦皮就是人们常说的麸皮,一直作为“废料”被当作饲料使用;麦胚由于含量低,且极难提取,往往与麦皮连在一起,因此也被当作“废料”处理掉。
然而,记者在五得利面粉厂采访时却看到,麦胚不仅被成功提取出来,还被当作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原料,成为高端产品。“麦胚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出来,不仅减少了粮食浪费,也为小麦深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高国刚说。
减少粮食浪费最好的办法是提高粮食的利用率。高国刚对记者说,曾经大家认为只要是面粉就能用来做馒头、面条、水饺、面包等面制品,但是现在大家的看法改变了,每种食物都有更适合自己的专用面粉,因此小麦的价值也被深入挖掘出来,利用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记者李鹏实习生王澳琪文/图)
新闻推荐
亳州木雕: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