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一辈子和小麦增产绑在一起 ——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

来源:市场星报 2011-05-17 06:1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

据《人民日报》(2011年5月14日01版)报道

“80多岁的年龄,40来岁的干劲。”皖北农民如此评价安徽农业大学老教授胡承霖,并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教授”。2010年皖北地区农技人员和多位农民集体上书省政府为他请功,当年9月,省政府授予胡承霖教授小麦高产攻关特别贡献奖。

田野“写”论文绘成5年增产近80亿斤丰收图

“越是气候不好,咱们搞农业技术的越是要下到田里去。风不调,雨不顺,正是需要技术的时候。”一到小麦生长关键时期,不管刮风下雨,冰天雪地,还是少雨干旱,胡承霖总会准时出现在皖北的麦田里。他说,“虽然退休了,但是党员不退休!搞了一辈子粮食,我的一切已和小麦增产、农业丰收绑在一起了。”今年春节前后两个月内,他就先后8次从合肥坐公共汽车到皖北受旱地区,指导当地农民科学抗旱保苗。

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胡承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85年受聘为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1995年退休。退休后,他始终奔走在实验室和乡间田野。2005年4月,76岁高龄的胡承霖给省领导写信,附上一份3600多字的方案,倡议在全省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省领导掂出了这封长信的分量。当年秋种季节,一场小麦高产攻关战役在安徽大地开启,胡承霖被聘为专家组副组长。几年来,胡承霖累计为各地培训小麦技术骨干2800余人次,举办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80多场次。据统计,2006年,全省小麦总产比上年净增15.9亿公斤,增幅19.7%;到2010年,小麦单产每亩提高84公斤,累计增产79.7亿斤。

此生长耕耘 “要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小麦播种、生长等关键时期,胡承霖每隔几天就要下乡一次,指导农民栽培。一位耄耋老人,从不需要专车接送,自己拎起包,带上铲子,拿个水杯,买车票搭客车就下去了。几年来,他跑遍了皖北主产小麦的30多个县上百个乡镇。“我多次说要派车送他,他都不让。给他买票也不让。”蒙城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永华说。“他们开个车送我一趟,够我买4趟车票了,太浪费。”胡承霖说。

胡承霖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女儿想接父母去美国安享晚年,他也没同意:“我在中国能让小麦高产,让农民增收。我去美国能做什么呢?”种麦子时,常常碰到中秋节。2009年中秋节女儿回家探亲,胡承霖正在涡阳指导秋种,老伴打电话让他回家见见女儿,他想了想,还是选择留下。如今涡阳县“亩产千斤县”的目标已经实现,他又建议亳州市制定“千斤市”目标。

“现在我身体还行,我想工作到90岁应该是可以的。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胡承霖说。

新闻推荐

说走了“三进宫”的入室贼 醒来发现贼站床头,机智大妈一出口 钟诉 马文娟 记者 刘欢

星报讯凌晨两三点,正是每家每户闭门酣睡的“黄金时段”。这时,你突然从梦中惊醒,发现一个陌生男子出现在你床头,你有何反应?遇到这种情况的杨大妈,机智、冷静地与入室蟊贼周旋,最终说服盗贼离开,随后...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辈子和小麦增产绑在一起 ——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