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青春,因“特岗”更美丽 “教师节”本报记者走近奋斗在利辛县农村基层的特岗教师们

来源:亳州新报 2014-09-10 16:08   https://www.yybnet.net/

正在为孩子辅导英语的高超群邓媛媛与孩子们在一起留在特岗的教师刘京和王圣亚

在“与世隔绝”中,习惯并适应着

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持贫困县教育事业发展、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匮乏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利辛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亳州市唯一一个设有特岗教师的县,从2009年开始,每年往该县农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200多人,目前,在岗的特岗教师已超过800人。

地理位置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这是谈及特岗教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这些特殊岗位上,有一群年轻活力的大学生,他们用心、用爱,用青春、用智慧,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值第30个“教师节”之际,记者走近这些特岗教师,聆听他们不一样的青春宣言。

个头矮小、身体瘦弱,腿部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症。2011年9月,来自宿州泗县的90后女大学生郭红艳考上特岗教师,被分到距离利辛县城80里外的展沟镇黄井小学。

刚进学校,郭红艳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院泥巴地,低矮的破瓦房,几十岁的老课桌。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老师宿舍、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多媒体。

郭红艳和另一位特岗教师居住的房间不足15平方米,是用木板从旁边的教室隔离出来的。里面除了两张单人床,一张小破桌、一个布衣橱外,一无所有,连脸盆等日用品都是两人共用。头顶上,是一张大布单“吊顶”。郭红艳说,屋顶常有老鼠出没,有鸟屎落下,用布单隔开能让她减少夜间入睡时的恐惧。

黄井小学是利辛县最偏远的村小,一度被外界称为“与世隔绝”的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偏远,购物不便。为了照顾特岗教师,学校为他们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轮流使用。

“赶一趟集,至少40分钟路程,我们基本上一周才出一次校门,东西一买就是一周的量,专挑能多存放几天的蔬菜。”郭红艳说。

按规定,特岗教师在基层锻炼三年后,转为国家在编教师,然后才可重新换岗。当记者问郭红艳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她摇摇头说:“还没想那么远,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和孩子们在一起。”

相比郭红艳,特岗教师高超群所在的望疃学区芦沟小学办学条件稍好些,但由于位置偏僻,“出门”也非易事。

“像是进了一个‘牢笼\’,很少出门,不过还好,这个‘牢笼\’里有很多‘小精灵\’陪着我!”高超群告诉记者,以前的她最爱逛街,但现在,她已忘记了那种感觉,慢慢习惯并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站上特岗“短班车”,不做平庸之人

在外界看来,特岗教师只是学生身边的过客,他们站上特岗“短班车”,就是为了熬时间,等待三年后的身份转变。但身为特岗教师的这些年轻人,并不这么想。

记者在望疃学区芦沟小学见到高超群时,已是放学时间,她正为俩孩子辅导外语。只见她面前放了西红柿、土豆等实物,旁边还有几张写着英语单词的卡片。当高超群拿起一种食物,学生要快速从卡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单词,并大声连读。反之是老师拿卡片,学生找食物。然后老师再将每个单词的字母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根据发音不同进行拆分、再组合。几圈下来,俩孩子不但会读、会认,还会默写了。

高超群说,农村孩子的外语底子薄、基础差,学起来困难,她每天都在动脑筋,想方设法让课堂变“活”。为此,她也牺牲了不少课余时间,找资料、借鉴名家、听优质课、自制教具,为的就是让学生爱学、主动学、带着兴趣学。在高超群所带过的四个班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破纪录,在全镇大小测试中均稳居第一。

“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待多久,都要对得起信任咱的娃!”高超群如是说。

被分配到阚疃中心中学的李小灿是一名教信息技术课的老师,面对很多村小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差、“班班通”闲置的情况,他主动担当讲师,为广大老师上培训课;面对许多家长对孩子接触计算机存在的误区和偏差,他苦口婆心、为家长开讲座、明道理;面对沉溺网络、信息课不专注的学生,他变“批评”为“表扬”,为其设置兴趣制作活动,拓展其学习范围。如今,农村娃也和城市娃一样接受了信息教育、掌握了一门小技术。

李小灿说,他上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以后当一名农村教师,希望用自己的星星之火,为农村教育燎原。所以,三年过去了,他仍旧留在这里。

泪甩那头的父母,心系这头的娃

利辛巩店中学距离县城八十多里,2010年,张鹏程刚毕业就成了这里的语文特岗教师。谈到自己的父母,张鹏程几次泪湿眼眶,掩饰不住内心的歉疚。

生在一个传宗接代思想浓重的农村家庭,张鹏程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被父母寄予殷殷厚望。起初,选择如此偏远的地方任教,已非父母所愿,可是,三年后的继续坚守,让父母更是有苦难言。

张鹏程告诉记者,他平时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后的再次离别,总是他心情最为沉重时刻。眼瞅着父母期待他转身回头的眼神,和依依不舍的身影,他总是泪如雨下,狠心头也不回,径直朝车的方向走去。

“这里的孩子把我当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每当看到他们渴求的目光,内心总是一阵酸痛,叫我怎忍心弃他们而去?”张鹏程说。

工作一年后,张鹏程通过考试,曾有机会以借用名义到利辛县教育局工作。思虑再三,他放弃了。

“当时,我带的是七年级平行班,孩子的底子弱,成绩才稍有起色,如果离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而最让张鹏程感到欣慰的是,三年后,他班的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有19人,最高分居全校第二。

干练、直爽、敬业,纪王场中心小学特岗教师邓媛媛是学校有名的美女老师。“我已经决定了,不走了,就把这当成家了。”一见到记者,她就吐露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学校距离邓媛媛的老家涡阳县城只不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但她却很少回家。因为最近的班车停靠点距离学校有9里路,每次上下车,都得麻烦校长或同事骑电动车或摩托车接送。

老爸是退休干部、哥哥经营生意,从小在家受宠的邓媛媛是父母的小心肝。相比老家优越的条件,邓媛媛却丝毫感觉不到苦。“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干都一样!”邓媛媛说。

为了放不下的爱,他们牵手留下

“听说了吗?王老师和刘老师结婚了!”

“太好了,那他们不是就不离开我们了吗?”

“嗯,永远陪着我们,当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

今年年初,江集中心学校俩特岗老师王圣亚和刘京结婚领证的消息,在他们所带过的几个班级里不胫而走,孩子们走到哪儿,就会将这个好消息带到哪儿。

如今,他们俩成双成对进出学校,住着学校给他们提供的夫妻房、用着学校给他们备齐的生活用品,脸上整日绽放着幸福的微笑。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那群可爱的孩子,是对他们共同的爱,促使我们一同留下。”提及原因,俩人都笑着这样说。

王圣亚来自涡阳高炉,刘京来自利辛旧城。刚毕业走上特岗那会儿,俩人心里都有极大的落差,甚至想过赶紧结束特岗工作,离开这个鬼地方。后来,他们相恋了,再后来,转眼到了选择是否离开、离开后该去哪儿的时候。

“真正想到这些才发现,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她有她的不舍,我有我的不忍。”王圣亚说,当时,脑海中像过电影一般,闪现的全是孩子的影子:先天性障碍的涛涛还会有那么多人爱吗;习惯不好的小雪还爱不爱学习;聪明的江思源会不会重犯粗心的毛病……

“校领导的重视、同事的热情都是其次,最不忍心舍弃的就是孩子。”刘京告诉记者,去年,她考上了合肥某职位的公务员,也是因为孩子,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记者侧面了解到,像王圣亚和刘京这样结为连理的特岗夫妻在其他学校也有,虽不多,但他们大都是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又因共同放不下的爱而留在特岗。   记者 郭玉岩

新闻推荐

家乡芬芳 ——谨以此文献给涡阳建县150周年

□高永杰涡阳啊!我亲爱的家乡你生长文化你生长智慧你生长思想你生长老子和他的《道德经》&n...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关爱留守儿童2014-09-12 19:25
评论:(青春,因“特岗”更美丽 “教师节”本报记者走近奋斗在利辛县农村基层的特岗教师们)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