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李桥村古柘树:“鸡公大仙”安家处

来源:亳州新报 2014-11-07 16:02   https://www.yybnet.net/

李桥村柘树小档案

李桥村柘树, 位于涡阳县公吉寺镇李桥村,树龄800年,树高9.6m,胸围315cm,为一级古树。

在涡阳县公吉寺镇李桥村有一棵神奇的古树。说它神奇,一是因为这本是一种灌木类树木,能生长50年以上就很稀少,况且此树迄今已生长800年,还有就是这棵古柘树特殊的“身世”,与一段美丽的传说有关。

古老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刚刚经历了战乱之苦的涡阳县公吉寺镇,又迎来了一场灾难。这年夏季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几乎是一夜之间田间地头落满了蝗虫。眼看颗粒无收,百姓有饿死之虞,玉皇大帝心生怜悯,决定派遣鸡公大仙前去搭救黎民百姓。鸡公大仙来到公吉寺镇后,便在一棵100多年的柘树上安了家。鸡公大仙然后施展法力,让那些肆虐禾苗的蝗虫纷纷飞到柘树上,奇怪的是,蝗虫只要一落到树上,立马毙命。村人见状,知道这棵柘树不是一般的树木,一定是神灵附体,成了一棵神树,便在这棵树前盖以寺庙,取名公鸡寺(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公鸡寺叫成了公吉寺,这就是公吉寺镇地名的由来),人们每到中秋或春节等节日,就到树旁的公鸡寺烧香放炮、磕头作揖,祈求平安。现在这棵柘树前,人们仍然盖一小庙,供奉着鸡公大仙。

传说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现在公吉寺镇很少有蚰子却是事实,另外,从这个传说故事中,也可以感到当地人对这棵树的膜拜心理。

目前,这棵柘树生长在西李桥的一个坟头上,形状十分大,干枝相互缠绕,犹如盘龙,垂下的枝叶遮蔽了树干,要拨开树枝才能看到树干。

据村里70岁的老人李绍今说,李桥村分东李桥和西李桥,是一个先祖。明初洪武年间从山东迁移到此地来的。柘树下的坟墓里埋葬的就是他们迁移到这里后的第二代先祖。“我们的先祖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只听祖祖辈辈讲我们是朱洪武的时候从山东搬来的。”

拨开树枝来到树下,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只见树干的两侧分别长了两个大树瘤,巧合的是,一个有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像猪头,一个像猪尾巴。

李绍今老人说,长树瘤的地方,原来是个大树洞,大得能藏下两个大人,村里人怕树洞越来越大,就用砖头填上了。“当时整整用了两架子车砖头。”谁知道填上砖头后,树洞居然慢慢自己愈合了,后来就长了个猪头、猪尾巴一样的树瘤。“村里人都认为,这是有福的象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棵树还有一个奇观,树上“结鱼”。李绍今说,那时有很多“凹子”(音,根据村民的描述,应该是一种类似鹤的水鸟)在树上做窝,它们还从附近的小河里捉鱼拖到树上吃。“树枝上都是鱼,看上去就像树上结鱼一样。”

西李桥的村民说,这棵树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救了很多人的命。那时吃不上饭,很多小孩就到树上掏“凹子”蛋,要么煮着吃,要么换点钱买点粮食。“我就掏过煮了吃。”李绍今说。但他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凹子”了。

据村民讲,1960年吃“大食堂”的时候,这棵树差一点被砍了当柴火烧,幸好当时的村支书知道这棵树的价值,古柘树才避免了一场浩劫。现在这棵古树仍然长势良好,春夏绿荫如盖,秋季红果累累,十分美丽。

这棵树已经成了当地人的精神寄托,被称为神树。树下有香炉,树上挂满了还愿的红布。当地人每逢春节、中秋,就到树下烧香放炮、磕头作揖,祈求保佑,他们建庙宇、敬匾额表达对神树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利辛、永城的都来烧香许愿。”村民们说。 许发夫 杨文刚

新闻推荐

迎峰度冬 电网改造

近日,涡阳县供电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10千伏闸北114线路进行升级改造。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涡阳县供电公司主动加快电网迎峰度冬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在冬季用电高峰期到来...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娃娃体验消防员2014-11-11 16:02
猜你喜欢:
评论:(李桥村古柘树:“鸡公大仙”安家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