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公吉寺镇程大村的村民程广庭是种庄稼的好手,但每到夏季,他都十分忧心,唯恐遇上高温无雨的天气,地里没有好收成。
公吉寺镇程大村位于涡阳西南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主要河流干渠。村里5000多亩土地全部靠天吃饭,一遇上大旱或者大涝,程广庭和其他村民只能干着急。
2013年的时候,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又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地里的庄稼几乎旱死,愁坏了程广庭。“没有井,遇上大旱有啥办法?只能靠天等雨。”程广庭年年都承担着庄稼减产的风险。
为了应对干旱天气,部分村民自己掏钱在较为低洼的地段打了几口井,但效果并不好。“井不是很深,如果天气持续干旱,抽上来的那一点水不够用。”程广庭说,这几口井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2014年,还没进入夏季,程广庭又开始担心天气和收成。果然不出他所料,进入7月份,亳州市持续无雨,再加上气温偏高,旱情很严重,地里的玉米和大豆叶片已经卷曲了。程广庭说,如果来场及时雨,兴许庄稼还能救活。看看蔫蔫的庄稼,程广庭直叹气。
2014年,亳州市把小型水利工程纳入民生工程。这项民生工程包括新建加固小型水闸、改造中小型灌区、扩挖塘坝、疏浚河沟、新建机井等,而程广庭所在的村子被列入第一批“小农水”修建范围。
没过多久,涡阳县水务局打井队便来到村里,加快工程进度,迅速打好了40眼井。每口井大约30米深,一口井的出水量浇60亩地不成问题。从新打的机井中涌出的清水喷洒到田间,老程的15亩玉米和大豆及时地喝上了“保命水”,地里的粮食保住了。
“庄稼不缺水,长得好,去年地里的收成不错,收入比以往好很多。”提起庄稼的情况,程广庭很高兴。他说,有了那么多水井,以后再也不用等雨抗旱了。
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座座水库焕发新姿,一个个小农水工程润泽民心……一批农业举措的落实,为亳州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田“旱能灌、涝能排、雨能蓄”的目标将会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 陈璐
新闻推荐
○李雪云老子出生的传说,在民间有几种版本,还有一种传说是这样讲的:涡河岸边,有位白姓员外,人勤地丰,家道殷实,员外家有一女,名唤白莲子。有一年的正月...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