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给我再写一副对联吧!”“好,这副对联写得真好!”在涡阳县2015年“三下乡”暨“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书法家为群众写春联的现场热闹非凡。“春色满人间、艳阳照大地”,“三羊开景泰”、“家庭和睦久”等带有浓浓年味的春联,书法家刚写好就被群众“抢”走了。(见2月4日本报“区域”版)
组织书法家为居民义务书写并赠送春联,这是一份珍贵的“新春礼物”。这样的活动当然多多益善,笔者认为最好能够制度化、常态化。
贴春联是一种年俗,既是为辞旧迎新,也赋予美好祝愿。当一副副大红春联张贴起来时,无疑能给节日平添诸多喜庆气氛,也会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贴春联的习俗在淡化公众视野,而且春联也更多地成为一门生意,掺杂着浓郁的商业味道。尽管春联印制得越来越精美,材料也愈来愈考究,但内容大同小异、“印刷体”千篇一律,难免不让人陷入审美疲劳中。
春联的文化“软实力”不可小觑。与“印刷版”相比,“手写体”让传统年味变得更加浓香,也能真切地体会到年俗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一方面,现场书写春联,既可“私人订制”内容,也能展示书法魅力,无疑是对书法艺术、对联文化的最好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春联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字词的对仗、音韵的平仄等等。在手写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大众普及对联常识,也能在加强书法交流中增进文化自信。尤其是看到书法家挥毫泼墨,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苍劲有力的大字更能人一种精神动力。
眼下很多人抱怨年味不足,关键在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氛围。贴春联、灯会猜谜、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现代社会可以赋予其新的内涵,增添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区域特点的内容,但文化中一些传统的本真东西不能丢。由此而言,在贴春联这个朴素的“新年第一课”上,让动手书写的好传统应该得以回归。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市场力量,通过广泛开展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另一方面,文化部门、社区等应创设条件,搭建草根舞台,通过开展创作春联、书写春联等活动,让人们在自编自写中自娱自乐,在浓郁的文化熏陶中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作为每个公民,我们也不妨从手写春联开始,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文化自觉”。
徐剑锋
新闻推荐
为让单独二孩政策家喻户晓,连日来,涡阳县石弓镇计生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单独二孩政策。截至目前,镇计生人员接收咨询200多人,发放宣传单页5000多份。&...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