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林地里栽种新苗
涡阳县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荒地利用 打造林下循环经济
涡阳县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以“增绿、增彩、增果”绿化空间拓展为突破口,以增量提质为核心,以“三线三边”为重点,全面推进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努力改变城乡人居环境。
在具体实施中,涡阳县通过支持造林大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种植林苗两用林,发展林下循环经济,打造特色果林,使得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强,生态经济的“文章”越写越精彩。
涡阳县陈大镇郑寨村在原先的淤泥荒地上,栽下了6000多棵垂柳、榕树、楸树等各类树木,在春风的吹拂下,新栽种的树苗正茁壮成长。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承包户满尊师对造林的热爱,以及涡阳县林业局对流转大户造林的支持。
“原先这是一片荒地,我2009年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把这片地承包了下来,搞起了养猪场,目前场里还有两千多头猪呢。”近日,满尊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到养猪场旁边还有很多空闲地,他便开始盘算着发展林下循环经济,让土地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于是,满尊师便开始着手整地、栽种树木。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涡阳县林业局的支持,并为他提供了一大批免费的树苗。
“现在树都栽种完了,原先光秃秃的空地,现在变成了网状的树林,要不了几年,这些树木就能够长大成材,肯定能增加不少收入。”对林业未来的发展,满尊师信心满满。
栽种树木时,满尊师充分发挥了养猪场的优势,将猪产生的猪粪撒在地里,不仅解决了猪粪的出路问题,保护了环境,还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过段时间,我将树林周围用网围起来,在林下养殖土鸡,我想这样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鸡产生的粪便直接就培育树木了,又实现一个小循环,保护了生态。”说起自己的未来打算,满尊师信心十足。
林苗两用 促土地增效人增收
在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时,涡阳县不断创新造林绿化利益驱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和改造规模化优质商品林基地,提高林业产业水平。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型园林绿化公司,发展绿化、林果、花卉等造林绿化树种和经济林。
3月中旬,位于楚店镇王桥村的一片林地里,当地村民正在栽种树苗,他们将土地流转给造林承包大户后,不仅可以按时领取租金,还能够通过栽种、管护树苗,挣到一些“外快”。
“土地承包给大户后,我们这些年龄大、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可以到林地里干活,每天每个人差不多能收入八九十块钱,比闲着强多了。”正在地里忙着栽树的王大爷说。
承包这片土地的孙金喜介绍说,他共从农民手里流转了1200亩地,主要栽种了无患子、栾树、合欢树、法国冬青等树种,这些树木经济价值较高,三年后对外销售,每亩地可收入近两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我们这是林苗两用林,现在的栽种看起来很稠密,待几年后会以树苗的形式,对外销售一部分,然后留下一部分。待成长到中等树木时,还可以继续销售,而且价格会越来越高。”孙金喜说,为了促进土地增效,在树苗较小的前几年,可以在林地里套种花生,这样既能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还可以给当地百姓创造更多务工机会。
在农村绿化方面,涡阳县还将继续加强森林村庄及森林城镇建设,今年拟申报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7个。城镇和村庄绿化则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乔木树种为主,做到乔、灌、花、果合理配置,真正实现“增绿、增彩、增果”。
特色果园 打造农林生态景观
涡阳县还围绕千万亩森林增长,积极拓展造林空间。
首先,积极协调造林大户,在厂矿企业周边、养殖场周边、居民点四周、公共绿地、闲置土地等栽植树木,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可让造林大户收益;其次,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把村集体闲置的沟坝、道路、废塘、浅沟等盘活,通过承包方式流转给造林大户,开展造林。
另外,涡阳县城西街道师寨村的农林果业高科技生态园建设,不仅将其打造成特色果园,这里还将成为该县集旅游观光、婚纱摄影、自由采摘、垂钓、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魏如平介绍,生态园共流转土地1860多亩,总投资约2300多万元,主要种植晚秋黄梨,同时还种有石榴树、桃树、葡萄树等,经济、生态效益都非常好。
“晚秋黄梨当年就可以挂果,三年进入丰产期,亩产达4000斤,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超过10000斤。这种果树还容易管理,果子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还可以用来深加工,做饮料、果肉等。”魏如平说,目前果树已经栽种完毕,距离见效益的日子越来越近。
“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增\’工程中,我们将抓好种苗产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发展,规范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美好涡阳建设,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涡阳县林业局局长王昌元说。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近日,涡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来到郭寨社区杨七楼庄,为种粮大户讲解小麦施肥、喷药等知识,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能力。高亚男 摄...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