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15个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15名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亳州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伟民被评为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据了解,本次评选出的第一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示范标兵,涵盖了社区、企业、机关、窗口单位等基层单位,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旨在组织推动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学习宣传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亳州市各部门把岗位作为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把岗位学雷锋作为学雷锋活动的基本形式,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好人”,爱岗敬业的刘伟民就是其中一名。
作为“皖麦38”研发者的刘伟民,身高只有1.4米,却常常被人称为“小麦巨人”和“安徽的袁隆平”。他凭借着多年的研究成果结束了我国强筋小麦靠进口的历史。在小麦如何还能增产的问题上,他依然在孜孜追求。
1953年春,刘伟民出生于涡阳县青疃镇的一个教师家庭。幼年时饥饿的折磨,让小小年纪的刘伟民立下志向,一定要找到多打粮食的方法。
从安徽劳动大学毕业后,刘伟民来到农科所上班,他就把小麦育种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刘伟民自创的“回归比产法”理论被国家科技部认为是首创。
经过10多年的探索,1997年,刘伟民培育的集高产、优质、多抗一体的小麦新系涡9779终于宣告成功,被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皖麦38”,其指标达到且超过国家强筋小麦的标准,结束了我国强筋小麦依靠进口的历史。
1999年,刘伟民的发明皖麦38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同期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
功成名就的刘伟民并没有心满意足,他依然保持着科研人的低调和谨慎,继续在育种的道路上探索,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记者 李锦文)
新闻推荐
3月27日上午,涡阳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该县马店镇丁庄村向留守群众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为保障农村留守群众和中小学生春季用电安全,连日来,涡...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