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截图
本报讯 4月11日,《人民日报 》在一版重要位置“报眼”处,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中,以《亳州网上办事大厅全天候服务群众,政务服务牵手“互联网+”》为题,并配以“记者手记”, 大篇幅隆重报道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情况和取得的实效。
文章首先介绍了亳州网上办事大厅开办后,村民孟凡才和盖盛祥连锁超市行政部科员孙听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事方便快捷的事情。
文章称,孟凡才和孙听赞不绝口的网上办事大厅,是亳州市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一大举措。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统一整合了公安、工商、民政、人社、计生、卫生等几十个部门可共用的数据信息,开发出10多个功能模块,不仅实现老百姓网上就能办事,还可以自动生成评估、监督、查询、统计、短信平台等众多功能,“申报全天候”,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审批不见面”,防范吃拿卡要,以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目前,网上办事大厅已入驻3307项办理事项,自2015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日均办理群众申报件1000多件。
“会上网的城里人确实是方便了,但不会上网的农民怎么办?”群众的事马上就办,应对举措很快出台。亳州市在每个行政村及超市都设立了代办点,不会使用网络的群众可以随时到代办点申办,事情办结,政府通过快递送达本人,不收任何费用。
“别看住在一个村里,以前很难找到干部。干部们不是在去城里办事的路上,就是在回村里的路上,时间都耗在路上了,没时间谋划村子的发展。现在不一样了,都铆足劲要带领大家伙儿大干一场。”亳州市涡阳县的一位农民对网上办事大厅有自己的看法。
文章最后称,目前,亳州正在开发手机网上办事大厅软件,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办事的日子指日可待。
该文配发的“记者手记”称,《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不过,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深化、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记者手记”最后称,其实,“互联网+”在政务服务领域同样大有可为。亳州网上办事大厅就是“互联网+”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有益探索,“群众办事,网络跑腿”,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的孙自勇,回乡后加入农兴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利用在外打工学到的大棚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租地40余亩,建起了75个塑料大棚种植西瓜。5月10日左右...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